013| 孔子是《易经》的作者之一?

013| 孔子是《易经》的作者之一?

00:00
12:24

本期知识卡片 

点击图片,跳转后点击左下角即可分享


本集引文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


《史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本集内容 

儒家的经典一共有十三部,就是我们常说的《十三经》。《论语》是十三经之一,而十三经里还有一部大家都知道的很重要的经典,就是《易经》,也就是《周易》。

孔子作《易》? 

《周易》最初,是本用来算卦的书,后来借用它,来发挥人生哲理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变成了一部讲哲理的书。它的作者是谁,写在什么时代,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大家都接受的定论。


古人因为崇拜《周易》,拿最有名的人来做他的作者,说伏羲开始画八卦,周文王把八卦推演成了六十四卦,孔子又对各卦意义加以解释,合起来就成为《易经》。。这当然是靠不住的,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易经》不是一个人写成的,也不是某个时间段写成的,应该是多位古人的集体创作,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定型了。


《易经》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经》,一个是《传》,《经》主要是占卜的记录,《传》是对《经》的解释说明。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周易》的《传》是孔子做的,这在宋代就开始被人质疑,历代学者都有呼应。经过考证,现在大多数的学者都不太相信。

孔子与《易》 

但有人说孔子跟《周易》完全没有什么关系,这恐怕就过头了。《论语》的《述而》篇里有一句孔子的话,“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这话大概是五十岁前说的,大意是再给我若干年的时间,到我五十岁的时候再好好学习研究《周易》,我就可以达到不犯大错的人生境界了。按理说,有了这条记录,孔子跟《周易》的关系是明明白白的,孔子不但读过《周易》,而且把《周易》看成是一部可以指导人生,而且道理深刻,要到一定年纪有了人生阅历才能充分理解的书。

疑云顿起 

但是古书,尤其是先秦的古书,因为时代太久远,在长期传抄刻写的过程中,里面有一些字句不完全一样,形成了不同的版本。这些不同的字句有的对古书的理解问题不大,但有的则问题很大。比如作为历史书的《史记》,记一个历史事件,如果一个版本写的是“十七年”,一个版本写的是“七十年”,我们就可以想象这对我们了解历史史实的影响有多大。所以后来形成了专门的版本学以及校勘学,版本学是研究不同时代的书的特点,校勘学是对同一本书不同版本中的不同文字做出资料的排比与对错的判断。而隋唐之际,一位专门研究经典版本校勘的专家告诉我们,孔子说的“五十以学易”在某个古代的版本里,写的不是《易经》的易,而是文言文里常用来表示“也”的意思的那个“亦”,也就是很多朋友都知道的,当代香港女作家“亦舒”的亦。


这下可不得了,从古到今有不少学者不相信孔子跟《周易》有密切关系,他们以此为依据把这句话改读成了“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意思是,不到五十岁的孔子,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再给我几年的时间,到五十岁我再进一步学习研究,以后就可以不犯大的过错了。这个解释,也能把文句讲通。而要这样解释,那孔子跟《周易》的关系,在《论语》里就完全看不到了。因为《论语》里,孔子明确提到《易》的,本来就只有这一个地方。这个问题从清代开始,就争论不休,直到现在,很有名的学者,如郭沫若、冯友兰都就这个问题发表过意见。但因为有不同版本的依据,所以他们相互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

步步拆解 

直到上个世纪末,一位重量级的学者写文章重新讨论这个问题,得出了一个至少在我看来,是比较让人信得过的结论。这位重量级的学者叫李学勤,是古文字与古文明研究的顶级专家,今年已经八十五岁了。他当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所长,现在是清华大学的资深教授。他从一个以前的人不注意的特殊角度切入,来重新讨论这个问题。


前面我们说过,孔子那句话的问题就出在有不同的版本,一个写作《易经》的易,一个写作“亦舒”的亦,而这两个不同的字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读“yi”,这里有一个字肯定是错的。同音字是很容易写错的,我们现在拿手机发短信、在电脑上打字都还是这样,一不小心就会打一个同音字上去对不对?这两个yi也是这样,问题是我们如何来判断是《周易》的易对,还是“亦舒”的亦对。


在介绍李学勤先生的研究结论前,先跟大家交待一个常识,就是汉语的语音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是在产生不同的变化的。有的字,古代读同一个音,后来不读同一个音了。有的字古代不读同一个音,后来却读同一个音了。于是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历代汉语读音变化的学问,叫音韵学,经过一千多年间的学者的不懈研究,我们现在对汉语从先秦开始的历代不同的读音面貌,基本上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而博学又聪明的李学勤先生注意到,根据音韵学家的研究成果,《周易》的易和“亦舒”的亦在东汉以前是不读同一个音的。后来语音渐渐发生变化,到了东汉以后,两个字才读成了一个音。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记得,我以前说过,司马迁是大量借鉴、大量化用了《论语》里的材料,再加上实地的考察、听来的传说来写孔子传的,而在《史记·孔子传》里,司马迁明明白白地记载,孔子说过:加我数年,如果真能这样,我对《易》就能融会贯通了。这话一看,就是从《论语》改编过来的,而《史记》里写的就是《周易》的易不是“亦舒”的亦。


好,请大家注意,重点来了。《周易》的易和“亦舒”的亦是东汉以后才读一个音的,而司马迁是西汉人,他根据看到的《论语》来写《孔子传》,他写的是《周易》的易,说明《周易》的易是更古老的版本,而“亦舒”的亦一定是东汉以后的人在这两个字已经读同一个音以后写的白字,所以“亦舒”的亦是后来的版本,是不具备跟《周易》的易同等的价值的。《周易》的易在这里显然是比“亦舒”的亦更古老、更可信的版本。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孔子在这里赞美的,就是《周易》。


你看,有时候《论语》里一个字就有这么多的讲究,古书里的字义有时候我们不必过分钻牛角尖,但有时候一个字涉及到很重要的问题,比如这里这个“五十以学易”的“易”字,就属于非讲究不可的字,所以才引发了学者这么多的讨论。而李学勤先生善于利用多种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非常的高明,也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迪。


司马迁在《史记》的《孔子传》里还说,“孔子晚而喜《易》”,意思是孔子晚年爱读《周易》。1972年到1974年,湖南省博物馆在长沙市郊的马王堆挖掘了三座汉墓,发现了一批简牍和帛书,里面就有《周易》的帛书,以及现代已经失传的一些关于《周易》的研究资料。其中有一篇讲到,孔子“老而好易”,平时就把《周易》放在手边,出门还把《周易》带在身上,还跟弟子一起讨论了《周易》中的哲理。而根据考古学家对马王堆汉墓年代的考订,这些帛书埋下去的时候司马迁还没有出生,可知西汉人不止司马迁一个都认为孔子是很重视《周易》,研究过《周易》的。马王堆出土的这些帛书还有竹简,前些年由我们复旦大学中文学科的一位也已八十多岁,跟李学勤先生齐名的古文字顶级专家裘锡圭先生主持,完成了很好的整理本,2014年在中华书局出版。那个书部头很大,一共七册,印的也很漂亮,当然价钱也很贵,一套要卖8500块钱。


除了《易经》,孔子另外非常重视的另外一部儒家经典,是十三经中的《诗经》,我们下次再接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651615nsg

    卧病在床,听傅老师讲论语深入浅出,如沐春风,身体的病痛都能暂时遗忘,至幸。感谢傅老师

    听友218289889 回复 @18651615nsg: ???????????????????????????????????????????????????

  • WangLing_qn

    傅老师讲的非常清晰,有条理,知识点丰富,足不出户听复旦名师课,真的是人生有幸。

  • 拼命三娘_0k

    接下来能逐个解释论语的每句话吗?

  • 约恕俭敬_必有余庆

    古人资讯不发达,争执一下可以理解,《论语》13章子路中记载。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 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岁月静好_kjj 回复 @约恕俭敬_必有余庆: 听傅老师的讲解非常好,现在因为孩子的事情搞得心情非常郁闷,听了老师干干脆脆的讲解,暂时忘记心中的烦恼。谢谢

  • Isabella2018

    可以感知真正做学问的人的严谨性

  • 你干嘛_

    我是一个任性的90后,不喜欢上学淘气翘班,上完中专后去工厂上班,感觉太累很辛苦!看到一家图文店招学徒就去做学徒了!从2010年开始不断的学习,跳槽,找到现在比较满意的工作!中间的辛苦不说了!去年刚买了房子然后结的婚,今年就要五月份宝宝就要生了!我后悔没有去过大学,享受那美好的时光!我希望我小孩能快乐的成长,喜欢学习!我想请傅教授帮我小孩起个名字!谢谢了!

    波伏娃的房间a 回复 @你干嘛_: 可以拿本论语,随手翻一页,然后从那一页中找到一个词做名字

  • 疏篱菊影zxy

    傅老师,你的名字是来自论语里的哪一句

  • 长安李桦

    正在跟随張其成老師的音頻課讀易經。讀孔圣人为易經寫的序彖、系、象、說卦、文言,高山仰止。沒有孔子寫的十翼,就沒有易經,孔聖人偉大,千秋萬世頂礼!

  • 开心点打火机

    挖掘的历史资料有利于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有利于历史学家的考证工作,在孔子与易经的关系上,出土的马王堆资料有力证明了孔子晚年读易经的事实。而文字学音韵学的学者严谨求证的学术态度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确实给人启迪。一个“易”字的读音的时代认定对于确定孔子学易经是多么的重要,这解释叫人豁然开朗。

  • 喜马拉雅课程小助手

    大家好,节目稍微调整下,每周答疑明天发布,下周改回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