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
【桂枝汤】方歌:
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
解肌发表和营卫,啜粥温覆汗易酿。
一起来看一下桂枝汤。同学们看,桂枝汤有这么几句话。“太阳病,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同学们先说,太阳中风什么意思?历代注解不必一一举例,好几百家。就谈我所欣赏的注家,这是“太阳人”中风了。同学们,我觉得这个观点挺有意思。尤其现在,我们好像有一个体质学。不知道你们开了这个课?体质学教研室。它是从人来考虑。最早能追溯到的,那就是六经。有一种学说认为六经就是六种不同体质,太阳人、阳明人等等,那同学们想一想,阳明人可能有哪些特点?阳明人不管有哪些特点,绝对不可能拉稀。对不对?是这样。阳明腑人,大便干,阳明经人大便还不能干。所以太阳经人就应该是膀胱阴水盛。啊,各位,现在我觉得空调最能试出来。办公室里,两个人或三个人坐着,摆着一个空调。你看这几个人,桌子摆放的不同位置。空调在那面。有的人他拿脑门对着空调,有的人拿后脑对着空调,有的人拿侧身对着空调。后面两人我还吃不透,但我知道拿着脑门对着空调的,那是哪经气盛?阳明。因为我看见过,那个人侧身对着空调,我说你怎么侧身对着空调?他说:“一吹脑门,我马上就头疼。”我说:“哦,我听懂了,难怪你脑门上长那么多疙瘩呀。啊,太好治了。拿侧身对着空调,少阳经盛。”其实从受风邪的程度讲,刚说的这其实这都不算什么。我曾经见过一个,这是我楼下一个邻居。因为我们家住在一个高层建筑,两座建筑之间风特别大。记得好像是十一以后吧,我下楼去国医堂出门诊,风不是特别大。看那个老先生,在那修自行车。我们也是关系不错。我走那,提醒他风大,其实我觉得挺凉快。结果等晚上他就中风了。人家说中风病是风来,所以是小续命汤,麻黄散风。确实非常有道理。他就中风了,就是小续命汤治的。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张方子?不知道的话,背背吧。这是张仲景的方子。张仲景的方子“大”叫救命,“小”叫治病。你们都学过“大”什么?大承气。小什么?小柴胡。有大续命,也有这个小续命汤。我觉得这方子现在不用,确实是一个缺憾。------我们言归正传,太阳中风指的是太阳体质的人中了风邪,好不好?
同学们,我们接着看,桂枝汤,“太阳病,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你们给我说说,这鼻鸣、干呕什么意思?鼻鸣我记得当年跟人讨论了大半天。鼻鸣、干呕,我是特别赞成蒲辅周先生的解释。他给刘少奇先生治过病,说刘少奇先生下午要会面苏加诺总统(很早了,你们不知道。早年印尼和中国的关系很好。)上午他受了风了,“阿嚏,阿嚏”,下午会见国家元首,这就不太合适了。就找了当时中央保健局的顾问叫蒲辅周,这个人有水平。蒲先生,或者说那个年代的老中医大夫,都有水平。(我们的方剂书,那些方剂是怎么选出来的?据我所知,最早是当时五个中医学院,开过五院代表会议。包括我们学院的王绵之老师,其他学院的老师都已经过世了,大家一起敲定的,说选这些个方。蒲老他这辈人,是相当有水平。)他说这“阿嚏,阿嚏”就是鼻鸣,他就给吃桂枝汤。这个我是特别欣赏。各位,这两句话“啬啬恶寒,淅淅恶风”,淅淅恶风,是什么意思?前人解释啊,就好像是这个凉的雨水,突然洒在背上。你可以想象模拟一下。
早年我最不推崇桂枝汤,早年我推崇的一句话是“桂枝入口,阳盛即毙。”估计我是在你们这个年龄吧。我上学比你们晚。因为我们是77届的,要先插完了队、当完工人。但那个时候毕竟年轻,就觉得:桂枝汤这个方子也会有人吃吗?啊,真的。当时就这么想,老实跟你们讲,我是地道的温病学派。哦。不可能吃桂枝汤。现在我在想,一个大夫其实有变性。斗转星移,光荫荏苒,我们都老了,结果哥我现在走到哪都讲桂枝汤。我是不是走到哪都讲?“桂枝香,大枣甜,中医的百草养育了咱。”稍有不舒服就桂枝汤,哪不合适就桂枝汤。桂枝汤不光是方子好吃,味也好闻。说银翘散是粽子味。桂枝汤这是什么味?我在家煎药。我爱人进来就表扬我:“哎呀,真勤劳。正在炖一锅肉。”怎么一锅肉?你们想想这桂枝汤这么好吃。桂枝其实一味香料。我爱人炖肉都使桂枝。桂枝汤里,两味是辣的,两味是甜的,一味带酸。各位,酸甜可口。同学们一定要这样开药。一定要注意口感。同学们,这是什么年代?这是一个可乐的年代。一进门,大家问,喝点什么?肯定没有人说拿那个黄连我喝喝。记得一个杂志上讲,良药苦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良药为什么不能甜口呢?很重要。所以我现在讲李言闻先生治李时珍用一味黄芩汤的时代已经过去了。96年的时候我还在使一味黄芩汤,给小朋友发烧吃黄芩汤,吃过以后说:“又是那个给我吃苦药的爷爷。”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是“爷爷”了。后来我确实也讨论过。同学们,你想想不使黄芩,要也能达到那个疗效。而且那口感特别好,看着也特别好,看着有点像雀巢咖啡,喝到嘴里呢啊,也像是可乐和雪碧。你们都做得到,关键在于你们去推敲。
下边看一个桂枝汤活用,啊,稍微放松一下。同学们看,李士材,记得这个人吗?李士材,“李士材治一人,伤寒六日,谵语狂笑,头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众议以承气汤下之,脉之,洪而大。”就这么简单,是不是看起来非常简单?啊,我给同学们选这个医案,有众多的雷阵。你们将来走上临床的时候,同学们注意,首先遭遇就是雷阵,踩响地雷。啊,我不知道踩响多少地雷。你想我这当年什么都想做一做。同学们看,这就是一个地雷:“因思仲景云,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方今仲冬,意欲桂枝汤。众医咂舌掩口,谤甚力。”你们看这是一什么局面?告诉我,这是一什么局面,这是一什么样患者?你得分析分析。同学们,读古医案,你得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是一什么样患者?是一家境贫寒的患者吗?从哪看出不是?众医。“众医咂舌掩口”,会诊呢,是不是,各位?在哪会诊呢?在他们家会诊。众最少得四五个,啊,最少庸医请了四五个。你看那形象,咂舌掩口,这哪是大医的形象?谤甚力。除了会诽谤人以外没别的。“以谵语为阳盛,桂枝入口即毙。李曰:汗多,神昏,必发谵妄。虽不大便,腹无所苦。和其营卫,必自愈。”李士材就是人才,“违众用之,及夜笑语皆止,明日大便自通。病变多端,向使狐疑,而用下药,其可活乎?”如果是桂枝汤证而用承气,各位告诉我,是什么结果?各位都精英啊!我说了,我不是来扫盲的。告诉我,桂枝汤证我使了承气,应该怎么样?你们说学的哪张方子能治?哪个方证?半夏泻心汤证?葛根芩连汤证?对,葛根芩连汤证,协热下利,是不是?说“有汗不可用麻黄,无汗不可用桂枝,古之定例也。此证明明有汗。岂可只展望一端,而用药下利乎?且不大便,腹无所苦,亦不可下之。”啊,不可下之,最后桂枝汤,痊愈。这个病案值得分析,值得分析在哪?我们也是一起来讨论,我觉得值得分析是在谵语狂笑。谵语狂笑,这有点像什么呢?有点像血分证。那么,桂枝乃血药,同时,不大便六七日无所苦,同学们注意这点,不更衣无所苦。应该怎么样?不可攻。这个人功底很深厚啊。李士材什么功底,大家都清楚,我觉得他这里面贯穿了一个什么观点?特别主题的思想--------伤寒下不什么?快告诉我。“伤寒下不嫌迟”,是吧?说病伤寒的攻下越晚越好,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对应的那句话是什么?“温病下不嫌早”,上来就泻。“痢疾不忌当头泻”,上去就用大黄,说你怎么才使20g?当年有个病人,你没看许老师,一下子就使100g,后来这痢疾什么时候好的?下午4点就好了。这是当年急功近利,现在绝对不会这样了。啊,各位。伤寒为什么下不嫌迟,背后是什么?背后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容易伤寒?同学们,你们就不想想,干嘛咱们的医学要出一个伤寒学派,一个温病学派?你看没看这两派在那争论,各说各的理,一个说:“柴胡还能用?用柴胡行吗?你还懂中医?”又有人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怎么就不能用?怎么不能用?”其实就是,搞清楚背后。伤寒的背后是什么?什么虚?早就说了,阳气虚。大便这么多日一点他也不难受,你凭什么给人家攻下?切记住这句话,阳明没有热,不要轻易地攻下。啊。我不知道各位通过这个医案我们得到了什么,总而言之,走到外面的时候要格外谨慎,因为什么?因为这确实不好认。啊,所以各位你们必须对这舌、脉、人还有病因,或者这患者人是不是长期格外熟悉,这些都要注意。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