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实验·观察丨让农民成为乡村产业的主人

乡村振兴新实验·观察丨让农民成为乡村产业的主人

00:00
10:25

发黄的树叶落在青色的石板路上,一栋栋传统的民居修葺一新,墙壁上画满了各种彩绘图案,许多都是村民们自己画的,村里的小广场上,上百幅照片高低错落地排成一面“照片墙”,照片中的人,不是模特,也不是名人,而是小村庄的村民们。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蔡家沟村,一个山脚下的小山村,2022年,一家名为“富众乡村文旅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村里成立,由农民、村集体、艺术家共同入股,与企业合作,经营村庄的文旅产业,把村庄建设成了一座艺术乡村,同时为村民提供免费的艺术培训,十多位村民成为了“乡村画家”。

在诸城更多的乡村里,不同形态的股份合作社正在建立,农民、村集体成为股东,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整合乡村资源、经营乡村产业,给一个个乡村带来了新的改变。

艺术乡建的新变化

蔡家沟位于诸城市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村前的常山,即是当年苏东坡在密州出猎,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地方。

城镇化的过程中,蔡家沟和许多乡村一样,面临空心化、老龄化的困境。最初的变化,从2017年开始,那一年,一群艺术家走进蔡家沟,在这里开启了艺术乡建的历程。他们租用村民的闲置民居,闲暇时也教村民们画画。

69岁的张则英,从那时候起跟着画家们一起学画画。孩子们大了,各自成家立业,走出乡村,很少回来,劳累一辈子的老人们,想要找到一些生活的新乐趣。而画画,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6年中,张则英画过几百张画,已经可以画出一幅足堪欣赏的画,甚至放在画廊里销售。

这是一个常规的艺术乡建的故事,在土地里劳碌的人们,在新的时代,找到了新的乐趣和价值。但在2022年,蔡家沟的艺术乡建,有了新的变化。

2022年,诸城探索乡村产业发展中的股份合作改革,南湖片区党委书记孙湘海介绍,蔡家沟成立了两个党组织引领的股份合作社。一个是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合作社,合作社和种植企业对接,发展果品产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多万元。另外一个,则是一个艺术乡建股份合作社。

这个股份合作社名为“富众乡村文旅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农户、驻村艺术家三方共同出资。村民成了股东、建设乡村的艺术家,也成了合作社的股东,他们引进企业,提供研学、培训、艺术品销售、闲置房屋出租等服务,获得收益,20%作为维护和运营费用,80%分红。张则英和村里的十多位学画村民,想过他们的土地、房子可以赚钱,但从来没想过,他们的画也可以卖钱。

合作社里的新模式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是新名词,作为国家提倡和推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合作社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众多责任和意义。

然而,遍布全国的60万个行政村,200多万个登记的合作社,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合作社里,农民是主体,但农民组成的合作社,如何才能进一步整合乡村资源、对接市场,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目的?这其实并不容易。

2022年,诸城市发布《关于唱好“ 股份合作三步曲”,奋力开创新时代“ 诸城模式” 新实践的意见》,开启了股份合作社的新探索。

这是一场全新的实验,农民、村集体分别以资金、资产、资源等入股组建股份合作社,以股份合作社对接企业,以合作形式确立各方权益,以股份形式保障各方收益。

蔡家沟的两个股份合作社,是这场乡村振兴实验中的一员。在诸城各个乡村,更多形式的股份合作社相继成立。

在下河村,120亩新品种苹果,于2022年刚刚栽种,这种名为“维纳斯黄金”的苹果,以极高的糖分和口感,日渐成为苹果市场中的新宠,为果农带来了更高的收益。

下河村位于皇华镇,属于山区,村里的耕地大多是丘陵坡地,土地贫瘠、收益很低,多年来,下河村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的许多土地,都被种上了杨树,因为地薄,五六年也长不了多大,收益自然不高,但好处是不用管理。

2022年,股份合作改革开始后,下河村成立了股份合作社,41户村民,以114亩土地入股,村集体通过整理土地溢出面积入股,合作社引种良种,建立新的产业和经营模式。

“通过整理土地,沟沟坎坎都消失了,原来的田埂也整平了,土地面积扩大了,从114亩变成了120亩,同一块土地,整理之后多出了6亩,集体增收有了新的来源。”下河村支书李杰说。

贫瘠土地的新产业

股份合作改革中,基层党组织必须入股是一个硬条件,但同时,基层党组织又不允许入干股,必须以实际的资金、资产、资源入股。

在下河村,村集体其实并没有自己的资产,整理土地多出来的6亩,成为了集体资产,也成为了村集体第一笔“股本”。

股份合作社成立后,皇华镇和下河村的干部,带领村里的合作社成员,多次考察果业项目,借助诸城市两个国家级平台,一个是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另外一个国家级农林科技孵化器,通过两家国家级平台,找到了“维纳斯黄金”这个新品种。

维纳斯黄金外形类似传统的金帅,但口感更好,价格也更高。村里引进了大型树苗,2022年栽种,2023年就开始挂果。

“我们120亩地,今年套了18万个袋子,也就是有18万个苹果。”李杰介绍。

10月12日,下河村外的山坡上,18万个维纳斯黄金已经接近成熟,剥开袋子,金黄的苹果饱满、圆润,“现在已经非常甜了,但糖分还在累积,再有二十天左右,就可以采收了,那时候会更甜。”李杰介绍,“维纳斯黄金不愁销路,去年的地头价格在5元左右,以3个苹果一斤的重量计算,今年大概可以收6万斤苹果,销售收入预计30万元。”

位于诸城的苹果乐园,将会以收购价收购这些苹果,这使得合作社和入社农户的利润都可以保障,而苹果乐园,也通过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获得利润。

“股份合作社,是一个打通生产到市场全产业链的平台。”一位皇华镇干部介绍,农户本身对接市场,很多时候并不畅通,农户组成的合作社也是如此,在了解市场信息、应对市场变化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东西要学,通过引进企业,借助企业的力量,目的也是以更快、更准确的方式对接市场,让起点的生产者和终端的市场主体直接达成合作,推动乡村产业高效发展。

乡村产业新发展

在下河村种植新品种果树时,位于诸城桃林镇的草屋村,数十年的茶树,正在进行新的经营模式改革。

诸城产绿茶,最早的茶树,自1958年南茶北引时栽种,半个多世纪以来,当地独特的气候、土壤、山水等,造就了当地独特的绿茶品牌,“诸城绿茶”也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和南方的茶叶不同,为了顺利越冬,草屋村的茶树更矮,只有二三十厘米高,可以种在林下,也可以种在山坡上,采茶的时候,人要蹲在地里,格外辛苦。

草屋的茶叶,一年可以采两次,分为春茶和秋茶。“春天梧桐花开的时候,我们这里的茶叶最好,秋天要等到白露和寒露之间。”草屋村支书周振华说。

周振华也是草屋社区茶叶合作社的负责人,2022年,结合股份合作改革,社区成立了草屋初心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由社区集体和茶农入股,社区党委书记担任合作社负责人,与茶企合作,借助诸城绿茶这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加工茶叶,提高茶叶附加值。

诸城的股份合作社有多种形式,如土地股份型、劳务服务型、资产整合型、生产经营型等,草屋社区的股份合作社,兼具资产整合型和生产经营型的特点。周振华介绍,成立一年,目前入股的农户还不算多,但已经开始盈利。“今年已经卖出了2400斤茶叶,收入15万元。”

在下河村,苹果园里的管理,还借助了另外一个党组织引领的劳务服务型股份合作社,村里人以前多种杨树,对苹果的管理并不熟悉,“光套袋一项工作,熟练的工人,一天可以套5000个,而第一次套袋的村民们,一天只能套几百个。”李杰说,“合作社果园的120亩维纳斯黄金栽种后,套袋、剪枝、打药等,都用了这个劳务合作社的人和机器,为合作社节省机损4000多元,节省雇工成本3000多元。”

在蔡家沟,企业入股合作社,更多的产业正在为村庄带来新的气象,村干部估算,村里的研学、培训、旅游、艺术体验等,预计全年可以带来30万-40万元的收入。

不论是新的产业,还是传统的乡村产业,在股份合作改革探索和实践中,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的效果,或许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对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来说,这样的变化都是新鲜的、从未经历过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