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开荒20亩种花生,5万元打水井,当地人第一次吃到干净井水

在非洲开荒20亩种花生,5万元打水井,当地人第一次吃到干净井水

00:00
09:34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非洲人民的认知里,一次性收获几万斤的农作物,简直就是梦里才会有的生活。

至于那些我们在国内随处可见的水井,他们更是闻所未闻。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村子的村民不仅每人都能免费领到充足的粮食,甚至还能喝上了甘甜解渴的井水。

那么问题来了,在如此干旱贫穷的非洲,村民们的生活为何会发生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故事的开始,还要从一个姓董的男人说起。

中国小伙造福非洲

董先生原本是做编织品生意的,他不远万里从国内飞到了非洲安哥拉,在当地开了一家编织厂。

他打算在这里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对于工厂的各项事务他都亲力亲为。

没过多久,董先生的编织厂就开得风生水起,生意好得不得了,他也赚得盆满钵满。

但就在这时,董先生却发现了当地人对种植业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大片的土地要么是荒田,要么就是种了东西但却颗粒未收。

粮食收成无法保障,村民们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成了问题,很多人甚至经常出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困境。

于是热心的董先生看不下去了,他决定帮助村民振兴农业发展。

而第一步就是开垦荒地。

当地有很多荒田,董先生原本打算带领大家轰轰烈烈地开荒。

但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他认为自己不能太莽撞,最起码要先确定可以种什么农作物。

于是他先要来一亩良田,种下了红薯当试验品。

等到红薯成熟的时候,董先生也无比庆幸,幸亏当初自己没有冲动。

因为这块试验田里种出来的红薯,个头大小根本比不上我们国内的红薯,最大的也跟成年人的手指差不多。

但董先生并没有气馁,而是吸取了这次的教训,找来了专业人士帮自己分析,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专业人士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地太干旱,并不适合种植董先生挑选的这种红薯。

于是在他们的指导下,董先生又轰轰烈烈地搞起了种植红薯的事业。

这一次他终于成功了。

起初董先生说要带村民种粮食致富时,大家都不太相信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陌生人。

现在看到董先生亲手种出了一大片地的红薯,村民们又一窝蜂地跑来向他请教。

董先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种植经验都告诉了他们。

为了大家少走弯路,董先生又决定租一辆拖拉机,带领村民去开荒,从零开始手把手地教他们。

除此之外,董先生还给跟他一起劳动的村民提供了免费的饭菜,这也让他们受宠若惊。

真诚永远都是必杀技,董先生的付出不仅换来了大丰收,更赢得了村民们的喜爱和信任。

农作物大丰收

种植的农作物取得了大丰收,村民们每个人都异常欢喜。

不过看着满地的红薯和玉米,董先生却觉得还不够,于是他又琢磨起了新东西。

董先生当初带领村民们,一共种植了红薯和玉米两种农作物。

几乎每位村民都参与到了这项劳动中,大家配合默契,几乎没有人喊苦喊累。

董先生当时就决定,等到收获时,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让每个人都得到劳动成果。

有了董先生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红薯和玉米都迎来了大丰收。

大家开心地就像过年了似的,有些第一次见到比手还要大的红薯的村民,更是抱着红薯一个劲地亲。

路边的非洲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她没想到有生之年,自己还能看到村子里丰收的场景。

董先生也没有食言,他和朋友一起,很快就把上万斤的红薯和玉米分成了相等的分量,保证每个村民都能排队领到。

董先生的这番操作,和我们国家当年的集体生活非常相似。

或许当初他也是受到了这样的启发,才会在安哥拉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大展拳脚。

值得一提的是,在种植红薯和玉米的同时,董先生也考虑到了当地最为严峻的干旱问题。

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处充足的水源,便决定要带村民们修水库来存水,不然大家辛辛苦苦种起来的粮食将会面临干旱致死、颗粒无收的局面。

说干就干的董先生很快就召集了一大批壮劳力,大家在空地上挖出了一个巨大的水坑,存满了一水库的水。

干旱问题在大家勤劳的双手下迎刃而解。

让董先生非常动容的是,当地人自从决定跟着自己种地,从来都是无条件服从管理,并且每个人都干劲十足,这种精神让他更加坚定了带领村民们致富的决心。

村民们默默地把分来的红薯都加工成了红薯干,香甜可口的红薯发挥了它最大的价值。

董先生彻底被大家的勤劳能干给征服了,于是他又费劲巴拉地给村民拉来一车的鸡鸭,想让他们在掌握种植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接触养殖业。

不得不说,董先生的脑子的确很灵活,而他也是真的在为当地村民着想,希望他们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

村民们非常感谢董先生的付出,他们也没有辜负董先生的一片期望,越来越多的小鸡仔和小鸭子被繁殖出来,大家的生活水平终于有了质的飞跃。

但这时的董先生却又忙活起了新东西。

他觉得从村子里现有的田地来看,只种玉米和红薯还不够,他想要将花生和木薯放在一起套种,这样既能节约田地,粮食的产量也能翻倍。

但是董先生的想法真的可行吗?

水井的诞生

其实董先生自己也没有什么把握,毕竟他之前也没有尝试过,但是既然已经开了这个头,他也没有回头路了。

不过在大家期盼的目光中,花生和木薯的套种居然真的成功了。

花生颗粒饱满,木薯长得也非常茁壮。

此时的董先生在村民的眼里简直就是神仙一样的存在,大家对他的爱戴也直线上升。

董先生注意到,在辛勤劳动的队伍中,不乏一些背上背着孩子的年轻母亲。

她们手里挥动的是锄头,也是填饱肚子的盼头,而她们背上的则是人生的希望。

董先生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淳朴的村民打动,而他也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这里的人们带去便利。

他不仅拿出了自己编织厂的草席给他们使用,还告诉他们,自己已经请来了打水井的人,以后大家就不用为喝水而发愁了。

这样的消息无异于重磅炸弹,炸晕了常年饱受干旱困扰的村民。

不过为了顺利打水井,董先生也吃了不少苦头。

由于董先生所在的村子比较偏僻,他只能开车去请几百公里之外的打水井工人。

在回村之前,董先生就和他们商量好了价钱,打一口井三万块。

然而等打井工人开车跟着董先生来到村子之后,却突然反悔了。

他们觉得在这样干旱的地方打一口水井不划算,除非董先生涨钱,否则他们就拉着机器回去。

工人们就是吃准了董先生和村民对水井的渴望,才敢坐地起价的。

董先生也在一旁思考着这个问题,机器和工人都已经到了村里,村民们也早已在一旁围观,哪有说不打就不打的道理?

而且这机器还是自己跑了很多地方,好不容易才找到的。

再去找更便宜的,显然也不现实。

虽然董先生觉得自己被坑了,但最后他还是掏了五万块钱来打井。

不过董先生一时的郁闷,在看到村民们喜笑颜开的表情时,也全都烟消云散了。

水井很快打好,村民们第一次看到压出来的干净的水,一个个都睁大了双眼。

这时有村民提议回去拿水盆和水桶,于是大家便像百米赛跑一样,火速把家里五颜六色的盆都抱了过来。

水井里压出来的水清澈甘甜,村民们第一次喝到这样的水,幸福地都要昏过去了。

更有一些社牛的村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围成一圈开始载歌载舞,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结语

对于村民们来说,董先生给他们带来的是历史性的巨变。

从被迫接受干旱的束手无策,到拥有充足的水资源,从对农业种植一窍不通到种什么都大丰收,董先生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当地人的思想,也让他们成功地迈出了致富的第一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董先生的做法比单纯地给他们捐钱捐物,要强上百倍千倍。

给他们钱只会让他们学会不劳而获,而如今的村民们却是实打实地掌握了种植技术。

只要能自力更生,走遍天下都不怕。

本文由“睿鉴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502030165

    万物离不开水!先考虑:物种种植过程中需要多少水,以及物种本身的固水能力!以及光照度以及光照的时间!还有通常情况下的季节性的天气预报!还有种植的环境!(土壤的成份!) 然后才是各方面的别的条件的具备!也就是钱的贮备!

  • 听友308737121

    在那里可以,回来绝对不好办

  • 阿迪妈妈nn

    咱们国家也还有些地方穷的揭不开锅

  • _____开甲

    以后看吧肯定白眼狼

  • 听友185680412

    董先生是当地酋长了吧

  • 听友489721490

    造福一方,中国人的理念: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 胡来66

    重庆云阳紫金小学标语:做一个改变世界的中国人

  • 作的人生

    结尾啰嗦的要命,瞬间不想在听了!太拉了

  • 子林而辜

    放在古代,这就是神。

  • 听友502030165

    友好发财共富的想法是好的! 做为人才,应该听一听他本人的哲学立场!以及个人的信仰! 还有维护和平之路,和平相处时的生活环境! 做为中国人,如果是接受过文化教育的人,本就应该有大局观与保留个人观点的;最终服从大局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