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走进海洋老师的成长空间,成长,自己做自己的家庭教育导师。上一节我跟大家谈了家长在家庭中一定不要做的十件事当中的五件,还记得哪五件不能做的事情吗?我们来回顾一下第一件事,孩子再小都不要忽略爱。第二件事,不要轻易欺骗孩子。第三件事,不要私下议论孩子。第四件事,不要传递否定式语言。第五件事,不要攻击孩子的人格。好,今天我们继续讲后面的五件不能做的事:
第一,不要过多的暗示
家长会对孩子说,这件事非常简单,是个人都会,你试试吧。家长这样说,孩子的心理压力反而特别大,万一没做好,孩子会自我定义我是不是比别人笨呢?这么简单的事情我都做不好,从而产生自卑感。 孩子如果做得好,会觉得这件事情本身就很简单,在爸爸妈妈眼里就没有自豪感了,加上可以尝试着这样去说,试试看,宝贝,这件事情看起来好像有点难度哦。如果孩子完成了,他就会有成就感,会充满自信的,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
第二件事,批评孩子时的禁忌
1.不给孩子申辩的机会。2.家长喋喋不休。3.对孩子大吼大叫。4.话题东拉西扯,没有逻辑性。 5.说狠话吓唬孩子。6.当众人的面批评孩子。7.随意的批评孩子。8.以点概面,以偏概全。9.家长错了还不向孩子道歉。10.不选恰当时机。11.老是接孩子的伤疤。12.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家长们,你中了几个?
第三件事,父母不要过度的牺牲。
有一种家庭现象叫中国式的牺牲和付出,父亲和或母亲失去了自我,完全为孩子而活。这样的父母既压抑又隐忍,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苦头禅师,我还不是为了你。一旦有了伤痛和不公,就会希望获得代价和补偿,还会各种抱怨,接着便会破坏两个人甚至整个家庭的关系。牺牲式的付出并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幸福,甚至会让对方感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第四件事,不要被孩子操纵
慈父严母,慈母严父这样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弊端,过于严格的一方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过于和善的一方会被孩子操纵掌控。 两方同时存在时,孩子就会动用被他操控的一方来教育,引导那个令他恐惧的一方,结果就是引发夫妻双方的矛盾。
第五,不做受害者
我来剖析一下什么叫受害者。当一个人一味的指责,抱怨,投诉时就是受害者的角色。有些人是披着受害者的外衣去害别人,因为当受害者,他是有好处的。第一,不用承担责任。受害者会给别人说,我是无辜的,我是受害的。第二,赢得别人的同情和可怜,寻求别人的关注和关爱。 第三个好处,指责别人,控诉别人,而且还有理有据。第四,就是依赖别人,把自己的快乐依赖在别人身上。很多人因为可怜他,同情他,给给他帮助,会让受害者对别人的依赖变成无底洞,会变得贪得无厌,久而久之,令人最终感到厌倦,会慢慢的离开他。对待受害者,我们要保持什么样的态度呢?第一,不做受害者,第二,不靠近受害者。第三,不可怜受害者。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永远不要做受害者,做受害者就是无能者的游戏。好,今天就讲到这儿,感谢大家的耐心陪伴,下期节目再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