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5日,入朝参战仅一个月的毛岸英,在位于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内,被美军投掷的汽油弹包围,因来不及撤离壮烈牺牲在火海中。
毛岸英是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生育的长子,他牺牲时年仅28岁。众所周知,毛泽东为了我国的解放事业,先后牺牲了六位至亲,而毛岸英正是他牺牲的第六位亲人。
消息传回国内后,一向沉着冷静的毛泽东强忍泪水,双手不停地翻找衣兜,殊不知火柴就拿在他的手中。
毛泽东点燃一根烟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打仗总归是要死人的,不要因为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就当成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毛泽东去世之后,工作人员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在一个陈旧的衣柜底部,却发现了毛岸英生前穿过的衬衣、袜子,以及他戴过的一顶军帽和一条围脖。
原来这位伟大的父亲,将自己最亲爱的儿子,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即使他从不对外人提起,但却从未忘记过他。
除了毛泽东之外,还有一个人一直都在牵挂着毛岸英,她就是贺子珍。早在长征初期,贺子珍为了避免伤员被敌机炸伤,在组织伤员隐蔽时不幸被炸成重伤,为此留下了严重的病根。
1938年1月在组织的允许下,贺子珍带着年仅两岁的女儿李敏,踏上了前往苏联治病的旅程。此后,她们母女在苏联生活了长达10年之久。
贺子珍母女刚到莫斯科,就马不停蹄地赶往当地的一家国际儿童医院。当时,毛岸英兄弟俩都在这里读书。
贺子珍身为毛岸英兄弟俩的继母,在得知他们悲惨的遭遇后,十分心疼这两个命运坎坷的孩子。所以,身为继母的贺子珍要替丈夫,尽一尽为人父母的责任。
当年,丧心病狂的敌人将杨开慧杀害后,年仅8岁的毛岸英不得不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从老家来到了上海。
后来,我党地下组织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毛岸英只能领着两个弟弟流落上海街头。期间,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捡垃圾、打零工。
年仅4岁的毛岸龙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幸染病,最终因救治无效离世。这些苦难的经历,给毛岸英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但他却从未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1936年,毛岸英和毛岸青在组织的安排下,被送到了位于莫斯科的一家国际儿童院读书,在那里度过了长达5年的寄宿生活。
贺子珍去苏联疗养期间,曾不止一次地去探望毛岸英兄弟二人,每次去都会帮他们整理房间,清洗替换下来的脏衣服,承担起了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
其实,贺子珍在苏联的生活并不好过,当时她每个月仅有几十元卢布的生活费,即便是这样她仍然省吃俭用,除了一些生活上的必要花销之外,其余的都给毛岸英兄弟俩买水果和零食。
在贺子珍的悉心照料之下,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她们在异国他乡结下了深厚的母子情。
在那个艰苦年代,贺子珍的出现对毛岸英兄弟俩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心理慰藉,而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1945年底,毛岸英回国后几经辗转抵达了延安,此后在父亲的安排下,从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者做起,逐渐成长为一位合格的栋梁之材。
1947年,贺子珍携女儿李敏回国,始终惦念着自己的大儿子毛岸英。而毛岸英对贺子珍也是敬爱有加,这对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的母子之间,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母子亲情。
1950年,毛岸英结婚还不到一年时间,就告别了新婚妻子,跟随志愿军赴朝参战。同年11月25日,当毛岸英牺牲的噩耗传回北京时,为了避免贺子珍伤心难过,大家只能对她三缄其口。
毫不知情的贺子珍,经常和女儿李敏念叨:“岸英怎么这么久都不来看我呢?他现在忙什么呢?”每当贺子珍提及毛岸英时,李敏和哥哥毛岸青都会强忍泪水,不忍将噩耗告诉他。
1954年,贺子珍无意间翻开了一张报纸,当她在报纸上看到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时,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又反复看了好几遍,当意识到这个消息千真万确时,泪水止不住地夺眶而出。
贺子珍难过的大放悲声,她不敢相信自己引以为傲的大儿子,年纪轻轻地就牺牲在了异国他乡,仿佛整个世界都塌了。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一想起毛岸英牺牲了,贺子珍就会默默地流泪,甚至整宿睡不着觉,在她的心里,毛岸英就是她的亲儿子。
【参考资料】
《历史的记忆:毛岸英在延安》魏建克
《一个处在异国他乡充满悲欢离合的家--记贺子珍、毛岸英、毛岸青、李敏在苏联》金南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