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 · 发刊词 | 一部颠覆认知、拓宽视野的千古奇书 | 白话经典

商君书 · 发刊词 | 一部颠覆认知、拓宽视野的千古奇书 | 白话经典

00:00
04:24

《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为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商鞅,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提到他人们便会首先联想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作为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被历代改革家们屡屡援引的变法成功的范例。商鞅本姓公孙,人们称他公孙鞅或卫鞅,后来秦孝公把商这个地方赐给他,封号“商君”,后人便习惯于叫他“商鞅”。商鞅“少好刑名之学”,形成了以法治国的认识。公元前361年闻秦孝公求贤令,便携带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几经磋谈,得到秦孝公重用。商鞅在秦国执政近二十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使偏居中国版图西北角落、一度被“以夷狄视之”的秦国一跃跻身于富强国家之列,后世遵循其法,逐渐在诸雄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

《商君书》现存26篇,内容庞杂,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法治诸多问题。《商君书》主张变法革新。举尧舜禹治国方法不一,而天下皆称圣王,以古论今说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道理。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入手,论证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况就要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从而说明只有变法革新,才能使国家富强兴盛。在具体的变法措施上有一些概念贯穿始终。首先是“壹”。“壹”就是统一、专一。如君主在上要有统一的政策和措施;要将法令贯彻始终如一;要使民众的思想统一。其次是“农战”。农战就是农业与军事,“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主张抑制百业,使国内的民众全体投身开荒种地。军事是国家强弱的晴雨表,所谓“入其国,观其治,民用者强”,商鞅以为治兵的理想状态是“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提倡全民皆兵,民众平时务农战时应征,形成农战结合的战略。再次是“法”。“法”是法式、法律。《定分》云“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商君书》强调以法治国,排斥儒家的礼义教化。

《商君书》因不是出于一手,故其体例杂芜。从风格来看,其多数篇章语言风格冷峻、朴实无华,体现了法家务实的特点。《商君书》由于文字古奥以及与儒家思想背道而驰,在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的风气下,渐趋沉寂。

清人孙星衍、严可均、钱熙祚等人都对《商君书》作过校释,但文字句读仍难完全订正,其中严可均的《商君书校》“稍稍可读”,遂成为通行本。近世有王时润《商君书斠诠》、朱师辙《商君书解诂》、陈启天《商君书校释》、简书《商君书笺正》、蒋礼鸿《商君书锥指》等,是今人阅读《商君书》的必备之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谦而益谦

    果断关注中华书局之声。和买的书一样,这么多好东西。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