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巴以冲突超半月:首批进入加沙的援助物资“杯水车薪”

观察丨巴以冲突超半月:首批进入加沙的援助物资“杯水车薪”

00:00
09:31

自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袭击开始,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爆发的冲突已经持续了15天。

在此过程中,以色列正式向哈马斯宣战,持续不断地轰炸处于冲突重要区域的加沙地带,哈马斯发射火箭弹回击。此后局势愈演愈烈,以军于13日要求加沙北部超百万巴勒斯坦人向南部转移,引发外界对以军将很快发动针对加沙地带地面进攻的猜测。不过,冲突持续至今,以色列在20日也是大致提到以色列作战计划包含地面进攻,但并没有明确提到具体何时发起。

同时,冲突外溢的风险不断扩大。就中东地区而言,黎以边界相互炮击,约旦河西岸暴力事件频发。在中东地区以外,欧美等国因巴以冲突爆发多轮抗议,美军驻中东多处基地遭到袭击。

伴随冲突日益升级,以色列还从9日起全面围困加沙地带,切断其用水、电力和燃料供应,导致当地居民陷入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经过多方协商谈判,首批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终于在21日抵达该地区,但在外界看来,这批物资的影响可谓“杯水车薪”。

以色列公布“三步走”作战计划,发动地面行动或较晚启动

实际上,自以色列军方要求约110万巴勒斯坦人迁往加沙地带南部后,外界就猜测称,以方会尽快发动地面进攻。

不过,以色列军方对此表示,以军正在为下一阶段针对加沙地带的行动做准备,其行动计划可能与外界预想的不同,可能较晚时候才启动,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展开。

10月20日,以色列也是大致提到其作战计划包括地面进攻,但并没有明确提到发起的具体时间。

据央视新闻报道,20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在以色列议会外交和国防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了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计划和目标。

加兰特说,以色列的行动将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通过空袭开展军事行动,之后进行地面行动,目标是消灭武装力量,从而击败和摧毁哈马斯;第二阶段是通过强度较低的战斗,消除残余抵抗力量;第三阶段将在加沙地带建立新的安全环境。

有分析指出,以色列发动地面攻击的命令还没下达背后,或许有更深层次的考量,这些考量与人质谈判、外界施压和冲突前景有关。

美媒称,美国和欧洲国家政府一直在向以色列施压,要求其推迟在加沙地带开展地面行动,为争取释放被哈马斯扣押人质的秘密谈判争取时间。此外,全面攻入加沙解救人质和摧毁哈马斯是极其困难的事。据报道,哈马斯花了一年多策划此次突袭,肯定会想到以色列会强力反击,并为此做好准备。加上此前攻势的情况并不乐观,以色列更为谨慎。2009年,以色列曾发动“铸铅行动”,但地面行动仅持续了15天。

当前,仍有多名以色列人质被扣押在加沙地带。虽然当地时间20日晚,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释放了两名被扣押的美国人,但据《以色列时报》当地时间21日报道,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丹尼尔·哈加里表示,本轮巴以冲突发生以来已有210名人质被关押在加沙地带,军方已经通知了他们的家属。

巴以冲突对中东乃至更广泛地区产生深远影响

从中东地区到更广泛地区,巴以冲突新一轮冲突外溢的风险在不断扩大。

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多次发生冲突。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20日,黎以边界东部发生激烈交火。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称,当天下午袭击了以方一侧的多个军事目标。以色列军方则以炮击回应。另据以色列国防军称,以色列当天在以黎边界地区使用无人机打死了黎巴嫩真主党的3名武装人员。在与黎巴嫩真主党多次交火后,以色列正在撤离以黎边界谢莫纳镇约2万名居民。

同时,约旦河西岸暴力事件激增。据央视新闻报道,自巴以双方10月7日爆发新一轮大规模冲突以来,已有超过1070名巴勒斯坦人在约旦河西岸被以色列方面扣押。

有分析指出,以色列和西方国家开始担心,冲突的扩散可能导致出现新战线。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担心,黎巴嫩和以色列边界会成为第二战场;而以色列媒体则指出,约旦河西岸是潜在的第三战场。

此外,本周以来,美军在伊拉克、叙利亚的多个军事基地遭遇袭击,多名军人受轻伤,一名美军承包商突发心脏病死亡。另外,美军一艘驱逐舰在红海拦截了多枚导弹和多架无人机。自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美军加强了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有声音认为,美军向该地区增派军队可能增加第三方卷入巴以冲突从而导致冲突升级的风险。

除了军事层面上的袭击,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这场冲突,也在欧美多国国内引起激烈的纷争。据报道,在法国,示威活动数量上升,迫使法国出台新禁令,禁止在该国举行支持巴勒斯坦的政治集会。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反犹太主义或仇视穆斯林情绪引发的暴力犯罪有抬头趋势。此外,在日本东京,数百名抗议者聚集在以色列大使馆附近,抗议以色列轰炸加沙地带。

加沙地带仍面临严峻的人道主义困境

加沙地带正面临人道主义危机。

截至目前,冲突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据央视新闻10月21日报道,巴以新一轮冲突已致双方超过5600人死亡。巴勒斯坦卫生部当地时间10月20日发布消息称,本轮巴以冲突已造成巴方4218人死亡,其中加沙地带超过4137人死亡,超过12000人受伤;约旦河西岸81人死亡,超过1400人受伤。以色列卫生部门称,自冲突爆发以来,截至20日下午4时,以色列共4932人受伤,其中299人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另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当地时间20日发布的报告称,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估计已有超过140万人流离失所,其中超过54.4万人正在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在加沙地带中部和南部的设施中避难,但这些设施正在变得越来越拥挤,而且水、食物和药品等基本物资严重短缺。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已经无力援助或庇护仍在加沙地带北部的流离失所者。

在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加剧之际,首批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终于抵达该地区。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1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第一批载有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20辆卡车开始通过拉法口岸过境点,前往加沙地带。巴勒斯坦红新月会表示,卡车将在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仓库卸货,随后分发给加沙地区各个医院。

《以色列时报》和巴勒斯坦《圣城报》等媒体对此评论称,这是自10月7日巴以新一轮冲突发生以来首次允许救援物资进入该地区。

联合国紧急救援协调员马丁·格里菲斯对此次交付表示欢迎,称这是“与所有相关方进行了数天深入而紧张的谈判,以确保在适当条件下尽快恢复对加沙援助的行动”。对此,哈马斯21日则表示,预期的物资援助“不能改变加沙灾难式的医疗状况”。

拉法口岸过境点是国际社会援助物资从以色列境外直接进入加沙的唯一路线。此前,出于安全原因,这一口岸被暂时关闭,有200多辆共载有约3000吨援助物资的卡车在拉法口岸附近积压多日。

当地时间10月19日,《以色列时报》援引联合国官员消息称,以色列、美国和埃及已成立三边委员会,以促进和监督人道主义援助通过拉法口岸埃及一侧进入加沙地带。虽然现在首批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获准进入加沙,但有专家表示,还需要更多援助。

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辛迪·麦凯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辆卡车的援助物资不够。

“加沙地带的局势非常严峻,不仅没有食物,也没有水、电或燃料,种种不足因素叠加不仅是灾难性的,还会引发更多的饥饿和疾病。”她说,“我们必须让更多卡车进入这一地带。”

另有分析人士表示,尽管拉法过境点的开放“意义重大”,因为它可能会促使更多援助物资被送入加沙,但“考虑到巴以新一轮冲突开始之前,加沙每天需要大约100辆卡车的援助物资,不得不说,20辆卡车的援助物资实在是‘海里的一滴水’——杯水车薪。”

令外界担忧的是,下次拉法口岸何时开放又成未知数。据央视新闻援引《以色列时报》当地时间21日报道,当天有20辆满载援助物资的卡车经拉法口岸进入加沙地带,然而在卡车通过后,过境点再次关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