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的秋》赏析

《古都的秋》赏析

00:00
04:30

 《故都的秋》赏析



《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8月。本文是现代散文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

郁达夫对于“故都”北平,有着深切的眷念。特别是对于故都的秋,为饱览一番“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故都的“秋”味,就特地不远千里从杭州赶到北平。

文中作者形象具体描述了北平的秋意、秋季的院落。铺陈细写了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天色、驯鸽飞声、日光、牵牛花。写槐树、秋蝉、秋雨,写到果树,还写到悠闲的北平市民的对答神态。作者的描写生动具体,看似信手拈来,文字却是如行云流水,深刻体现出作者对北平秋意的情有独衷。

郁达夫是以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体验故都之秋,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表达了其内心真实而独特的想法。例如文中写到“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作者都能从寻常景象中体验出美来。又如文中作者写到“北国的槐树”的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又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些细腻而独特的感受,体现出郁达夫一个读书人深沉而优美的情怀。

故都的秋,“清”和“静”是作者对景物的客观描写,而“悲凉”却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我们从作者优美的文字中真正能感受到北平秋天的美和深沉,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忧郁和孤独。

作者对故都的秋是有着深深的情怀的,文中议论部分叙述了外国诗文中也有描写秋的部分,又写到古代诗文欧阳子的《秋声》,苏东坡的《赤壁赋》关于“秋士”的成语。

但作者还是觉得“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文中作者先后两次将故都北平的秋与南国的秋作了比较,并给予了比较深刻的评论!体现出作者都对北国秋天的眷恋,甚至不惜把自己“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只为留住“这北国的秋天”。

整篇散文清丽自然,政论深刻犀利,在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风格,堪称一篇写秋的佳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