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白肉传承人见证古镇发展变化:从卖不出去到一天卖500多斤|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李庄白肉传承人见证古镇发展变化:从卖不出去到一天卖500多斤|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00:00
03:12

10月20日下午,日落时分,宜宾李庄古镇江边茶座,李庄白肉协会会长、李庄白肉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卫东正在表演单手片肉。他左手举一托盘,上置花生、黄粑等李庄特产,右手持一柄约2斤重的宽大菜刀,推刀走肉,一片薄可透光的白肉让围观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团记者们啧啧称奇。

筷子夹起肉片往上一甩,卷起来后,蘸上秘制的调料,经济日报记者王玥第一次品尝到了闻名已久的李庄白肉,吃完之后,她评价道:“肥而不腻,味道好,师傅刀功也好。”

何卫东展示片肉技术

55岁的何卫东是土生土长的李庄人,做李庄白肉已经有34年。在此之前,他在镇上开了家加工房,为周边的老百姓加工小麦、稻谷等粮食。后来,随着镇上的加工房增多,市场过于饱和,21岁的何卫东改行做起了餐饮。

他的餐馆以家常菜为主,腰花、肚头、回锅肉,当然也有白肉。那时的李庄并没有开发旅游业,游客少,所以生意并不好。“以前一天就卖四五百块钱,还有不少赊账的,现在好多了,国庆黄金周一天营业额有8万左右。”何卫东见证了李庄古镇自2003年开始发展旅游业后的变化,他的餐馆生意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李庄古镇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距今已有2000多年建镇史,这里历史悠久、景色旖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抗战期间,李庄人民用“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十六字电文,迎接了10余家知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构建了以“文化”为核心的抗战阵地。

采访团调研李庄古镇

近年来,李庄古镇一方面持续发挥厚重的人文历史吸引力,新建成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中国营造学社陈列馆,并升级景观设施,扮靓“颜值”;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古镇景区文化旅游服务功能。李庄古镇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推广,李庄白肉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受游客欢迎。2018年,何卫东一只手端茶杯,一只手片肉的场景被网友拍下来后,他开始在网络上走红。

周末节假日,一到饭点,何卫东的餐馆常常爆满。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他家的店一天卖了500多斤肉,50桌的餐馆根本不够坐,客人们排队排到200多号。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对于这一点,何卫东一点也不担心。这些年他不仅把技术传给了女儿和女婿,还带了10多个徒弟,有的在镇上开店,有的开到了外地,擦亮“李庄白肉”这块金字招牌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来到古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致富增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