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赫尔的“老友记”:纽约一间小公寓,成都的朋友都来住过

大卫·赫尔的“老友记”:纽约一间小公寓,成都的朋友都来住过

00:00
05:32

10月20日下午,美国科幻作家、中国幻迷们的老朋友大卫·赫尔,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一场名为“哪怕一切皆为幻梦,也要做更好的梦”的沙龙上,与成都幻迷们进行了交流。

沙龙现场氛围温馨而亲切,更像是一场老友重逢。事实上,除了大卫·赫尔之外的另外三位嘉宾也的确都是他相识多年的老朋友——《科幻世界》副总编辑姚海军、《科幻世界》前任总编辑谭楷和南方科技大学科技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

主题沙龙现场

谭楷率先回忆了自己对大卫·赫尔那篇《天幕坠落》的阅读初印象。“其实故事里那位父亲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是挺失败的一个父亲:找不到工作,成天在家里看电视。”谭楷说,“但最后你发现:他是那么地爱自己的孩子,毫不犹豫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反差让人很难忘怀。我记得当时连续收到五六个小读者的写信,表达自己被那位父亲感动到落泪的心情。”

谭楷

姚海军说,自己当时看《天幕坠落》的一个深刻感受是:那位父亲的形象也颇像一个科幻迷:无比关心保护人类的“天幕计划”,生活中却对家人照顾不周,受到女儿的埋怨。

大卫·赫尔告诉大家,自己10岁就开始读科幻小说了,自己的父亲也是科幻迷。“我用了很多年才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我不止在美国寻找发表作品的机会,也会向海外投稿。当我有一次找到了《科幻世界》的地址时心想:为什么不试试呢?”他微笑着说,“《天幕坠落》在《科幻世界》刊登后不久,杨潇来到纽约,说我在中国出名了。当时我还不太相信,直到1997年来到成都,面对幻迷们的热情时,我这才相信。那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对于成都的朋友们来说,大卫在纽约那间小小的公寓,也给他们留下了十分美好的记忆。谭楷记得自己第一次去大卫家里的时候,他刚搬了家,房间不大,家具也很少,但满墙都是他收藏的科幻书籍。

“那次我们去了三个人,大卫招待我们住在他家里,我说这怎么睡呢?他变戏法一样拿出四张充气床垫,几口气就吹好一张,晚上我们四个人就睡在房间的四角,大家聊科幻聊到很晚,而且那个床垫还很舒服,像云朵一样柔软……”谭楷说,“他当时还给我介绍一种据说专治打呼噜的膏药,说贴在鼻子上就不会打呼噜。结果呢,他自己打呼噜打得像一只大老虎。”

听着耳机里翻译的这段有趣花絮,大卫露出了温和的笑容,笑着说:“我现在不打呼噜了。”然后拿起话筒补充道:“虽然我只有一间小公寓,但它永远为我来自中国的朋友敞开。”《科幻世界》前社长秦莉和前任主编阿来都去大卫家里住过。“我还带他们去钓鱼,他们钓到了鱼拿回家,我就给他们做鲜鱼吃。”大卫说,“身为专业厨师,我做菜真的很好吃。”

姚海军还提到,自己请大卫·赫尔推荐自己欣赏的科幻小说作家,大卫向他推荐了杰克·万斯,果然非常出色。“我们后来出版了杰克·万斯的代表作《濒死的地球》。可以说大卫也对我们的‘世界科幻丛书’系列译介工作做出了贡献。”姚海军说,“那些年,我们在大卫的客厅里,收获了许许多多关于科幻和友情的美好回忆。”

从左至右:姚海军、谭楷、大卫、吴岩

大卫·赫尔还在现场拿出几本自己带来的科幻藏书分送老友。“因为我父亲也是科幻迷,所以我家里收藏了很多科幻书,从上世纪50年代的直到21世纪。我觉得,到了该和更多朋友分享这些珍藏的时候了。”

互动环节,有位年轻粉丝向大卫·赫尔提问:面对日益失去新鲜感的科技应用,面对现实的种种琐碎疲惫,要如何保持对科幻的热情呢?

大卫回答道:“当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位老师问我——你是想写作?还是想当作家?我思考了一番,意识到这二者的区别,我发现自己只想写作,写我感兴趣的主题,写我喜欢的故事。到今天,每一部我完成的作品都出版了,虽然不是本本畅销,但大多数作品都不止一次再版,我相信我一定是做对了什么。我坚持了自己。”

嘉宾与粉丝们合影

他鼓励台下有志于写作听众们:“没有别的秘诀,就是大量的阅读和持续的练笔,即使你不能成为一位作家,你也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更好的未来,发现更好的自己。就像我现在最喜欢的那句话一样:哪怕一切皆为幻梦,也要——做更好的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