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敦煌写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明代内府抄本《永乐大典》、国学大师章太炎手稿《小学答问》、文征明曾国藩名家墨迹……今日上午,“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在四川大学博物馆开启。此次古籍菁华展是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的首次临展,展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200余件珍稀古籍悉数亮相
四川大学图书馆作为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拥有珍贵古籍特藏文献26.8万册,包括唐代以来的各种稿本和抄本以及相当数量的宋、元刻本。本次展览汇集200余件珍贵古籍,其中不乏稀世珍本,如《永乐大典》《清初四川通省山川形胜图》、敦煌写卷等等,很多展品是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卷二十二玄奘译 敦煌唐写本
《清初四川通省山川形胜全图》,是清代乾隆初年用兵金川时出于军事目的所作,由当时著名宫廷画家董邦达领衔绘制。此本原属清宫珍藏,清末庚子之乱流落民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入藏四川大学,为海内孤本。
《四川全图》成都部分
展览主要分为三个单元:“书史撷珍”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书籍的发展脉络,展示古代书籍风格迥异的时代风貌、形态各异的版本特征;“蜀黉芸编”以书籍为媒介,呈现四川大学的深厚底蕴;“艺韵千年”,主要聚焦古籍中的美学元素,呈现古籍中俊逸的书法、细腻的描绘、传神的雕刻,让观众感知华夏文明的和谐大美。
《永乐大典》展台
《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时期,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之大成的类书,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大多毁于火灾与战乱,现今仅存400余册,散落于世界各处,不及原书二十分之一。
此次展出的《永乐大典》第一万九千七百九十一卷,开本阔大,品相较好,实是稀世之宝。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感慨,“我看过绝大部分的《永乐大典》,但川大这一册还是第一次见。”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
与古籍菁华展开幕同时启动的,还有国家图书馆面向大学生开展的“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旨在为培养古籍保护事业的接班人贡献力量。四川大学也是今年首批入选该活动的高校之一。今天的第一课,由中华书局总编尹涛主讲《解码古籍:版本质量、网络资源与学术研究》,他是川大中文系88级本科生、北大研究生。
《小学答问》是近代国学大家章太炎以答问形式考求《说文解字》本字的学术著作,此次展出的为章氏亲笔手稿本。章太炎是鲁迅的老师,学术思想需要薪火相传
此外,展厅还设有多元化研学活动和沉浸式文化体验区。10月20~22日期间,参与者不仅可以亲眼见证破损古籍书页重焕新生的全过程,还能亲手操作、体验古籍雕版刷印和手工传拓技艺,在生动有趣的体验中感受古籍之美。
展览现场观者众多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承载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到川大博物馆与珍稀古籍面对面,体验无数先贤留存至今的智慧,是弥足珍贵的体验和经历。
红星新闻记者 程启凌 蒋庆 摄影报道 编辑 李瑞峰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