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科幻产业的崛起,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科幻作品走出了国门,将影响力扩大到全球。那么从当下看,中国科幻作品出海前景如何?
10月19日,英文科幻魔幻作家王玮琦在世界科幻大会主题沙龙中题为“浅谈中国科幻出海”的主旨报告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据悉,王玮琦创作的魔幻+硬科幻小说系列《彩虹密码》受到欧美读者的大量好评,曾数次名列亚马逊 排行榜少儿及青少年区读物总榜榜首。这一系列的作品题材新颖,以魔幻开篇,逐步转化为硬科幻。
除了作家,王玮琦还有另一重身份——美国斯坦福大学大数据科学家,从事人体免疫学大数据分析研究。他领导及研究过的课题涉及人体 T 细胞基因型,花生蛋白过敏,乳腺癌等。
“中国的科幻作家往往是自身的素质比较强,是有学术相关背景或者甚至是学术出身的。有这种科学素养在,比如说大刘,他本来就是工程师,他来写科幻的话,就会写出更硬的东西。”沙龙现场,王玮琦说道。据他观察,很多国外的科学写作都是出于兴趣,他们的学术背景和科学素养普遍没有中国科幻作家那么高。
采访时,他向封面新闻记者表示,这种更强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的背景令中国科幻作家创作的硬科幻作品在海外更有优势。他认为,虽然有科学背景的创作者并不一定要写他专业相关的故事,但他们的科学兴趣,会指引他们更好地前进。
“就像我是做生物信息的,但并不代表我只能写生物信息的科幻。而是你有了这个科学的兴趣,自然就会去思考一些科幻方面的东西,然后你自然就会去查。你一边查,一边学,一边思考,最后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科学素质,最后就能写出来更硬、更有科技内涵的作品。”王玮琦分享道。
此外,他也发现,虽然中国的科幻作品和海外的作品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很多海外国家的作品喜欢宣传个人英雄主义,而中国的科幻作品具有更广阔的格局和世界观,具有家国情怀,但海外的读者是能够接受这种差异的,“《三体》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就是国外的读者对这种大世界观的作品是能接受的,而且相当不错。”
不过王玮琦也提到,思维模式的差异、语言和翻译的障碍等问题则是中国科幻出海时需要解决的,“最难的还是去包容国外读者、用户的思维模式,然后又把我们中国想写的东西写出来,就是换一种方式,让他们听起来没有门槛。”
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