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乱了、美国乱了、英国乱了、混乱蔓延!美西方国家玩火自焚?

法国乱了、美国乱了、英国乱了、混乱蔓延!美西方国家玩火自焚?

00:00
11:58

“巴以冲突”愈演愈烈,新一轮冲突引发的国际反应也出乎意料,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内部呼声不一,甚至在一些地方发生了骚乱。究其原因,与西方国家对巴以问题的傲慢与偏见密不可分。

为什么这么说?

巴以冲突引发各国连锁反应!

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升级,加沙地区被全面封锁。13日,以军要求加沙北部的110万民众在24小时向南撤离,16日以军打击了加沙地区两百多个哈马斯的军事设施,导致多人丧生。美国计划向以色列周边地区部署约2000名士兵。

作为回应,哈马斯向特拉维夫、耶路撒冷、贝尔谢巴、阿什凯隆等多个地发射了100多枚火箭弹。

巴以冲突的升级令国际社会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站队以色列,在联合国就加沙地区人道问题投下反对票,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道义约束力。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的记者和媒体连续发表有关巴勒斯坦人受难的照片,他们不去指责以军的暴虐行径,反而谴责哈马斯对人民的残忍,形成了一种乌龙局面,真是可笑!

冲突升级再次揭示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中东问题上的傲慢与偏见,欧美往往以自身利益为核心,对待巴以问题时带有浓厚的个人意识形态色彩。这种双重标准让许多国家感到不满,认为西方在维护中东和平方面缺乏公正性。

巴以冲突的升级也对各国内部产生了负面影响,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内部出现了对立甚至暴乱情况。

美国多地爆发混战

美国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和种族背景的国家,首当其冲地受到巴以冲突的影响,国内引发了激烈的抗议和示威活动。美国拥有庞大的犹太人和众多的穆斯林移民,这使巴以冲突的社会分歧在美国尤为复杂,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与支持以色列的群体之间的矛盾急剧升级。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大规模的犹太移民浪潮涌入美国。时至今日,美国已经有约五六百万犹太人,只占到美国人口构成的2%,却在各个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有众多的国会议员、参议员和内阁成员,如参议员利伯曼,当年几票之差便能当选总统,就连小布什也有一半的犹太血统。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Oracle的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等都是犹太人。

由此可见虽然犹太人在美国的比例小,可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在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犹太人相比,穆斯林人在美国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穆斯林在美国的族群和影响力也是很高的,约有四百万人口,在美国人口比例中为1%。

自9.11袭击以来,美国的反恐政策对穆斯林社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伊斯兰教派别的监控、特别登记、和旅行禁令,引发了穆斯林社群的不满,这些政策强化了对穆斯林的偏见。

另外,一些媒体报道夸大伊斯兰恐怖主义事件,导致穆斯林社群被广泛污名化,这种媒体表现加剧了穆斯林社群的歧视。

穆斯林美国人在社交圈子、工作场所和学校中备受排斥,会遭受嘲笑、侮辱和令人不适的言辞,这种社会排斥对心理健康和社会融合造成了负面影响。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引发了美国犹太社群和穆斯林移民之间的紧张关系。作为犹太种族为主的国家,美国犹太人必定是支持以色列的,而巴勒斯坦作为穆斯林国家之一,穆斯林移民通常对巴勒斯坦抱有同情之情。

当地时间8日,华盛顿、纽约等地近期掀起多起街头混战,这些冲突已经超出了警方的控制范围。

大批美国的巴勒斯坦支持者走上街头,烧掉以色列国旗,高喊口号,激烈抗议美国政府对以色列的支持以及对巴以冲突的“拱火”行为。

美国的一些城市采取了针对措施,日夜派遣警察巡逻,在政府门前设置路障,以免更严重的骚乱事件发生。

巴勒斯坦支持者的强烈不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在巴以冲突中一直倾向于支持以色列,并没有积极参与推动停火或降低紧张局势,反而期间将大量的军事武器装备运往以色列,助长以色列的杀戮行径。

根据美国新闻网等媒体的披露,高级官员鼓励外交官避免在媒体发言时使用与停火、制止暴力和恢复和平有关的词汇。这表明美国不愿要求以色列在大规模军事行动中保持克制,而是持续表现出明显的支持立场,使局势更加复杂化。

在亚特兰大和芝加哥等城市,对抗的高潮不仅仅在街头示威活动中,还有抗议者与警察之间的对峙,美国的穆斯林策划了一起美国国会大楼附近爆炸的恐怖活动。

法国内部混乱的背后

法国同美国一样,也是个多族群的国家,国内有着数十万的穆斯林族群和犹太人,巴以冲突的升级引发了法国两个族群内部的情感激化。

法国各地的民众走上街头,高举巴勒斯坦旗帜进行游行示威,表达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场,以色列的支持者和犹太人也纷纷加入示威行列,两大阵营在街头产生了混战,对立和示威加剧了法国的混乱状态。

法国北部城市阿拉斯的一所中学爆发了一起恶行袭击事件,1人死亡3人受伤。面对内部混乱,法国政府采取了最高紧急措施,进入“紧急袭击”警戒状态,并派遣数千名士兵维护秩序,这也是法国政府不得不采取的行动。

马克龙呼吁团结,承诺保护全体法国人的安全。内政部长宣布,将派遣数千名士兵助警察维持市区秩序,保护全体法国人的安全。

政府已下令禁止“挺巴”游行,可还是有小部分示威者不惧制裁,在巴黎市中心聚集,表达对巴勒斯坦的支持,与警方爆发对峙,引发更多混乱。

英联邦国家的混乱

英国政府对以色列提供支持并且出兵中东地区,引发了国内社会的混乱和不满情绪。

许多英国民众对政府持续支持以色列表达了严重的不满,他们认为政府应该更客观、更公正地处理中东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支持以色列。

起初人们只是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抗议,后逐渐演化成规模庞大的抗议活动,民众们涌上街头,高声呼吁政府改变中东政策。

数千人在伦敦等城市聚集,强烈要求英国政府停止对以色列的援助。抗议者对英国政府的偏袒态度表示强烈不满,有的甚至采取激进手段,如袭警、与以色列支持者产生肢体冲突等。

这场抗议激化了英国社会内部的分歧,一方面,支持政府决策的人认为,英国应当继续支持以色列,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盟友。另一方面,反对意见则强调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更加客观公正,保护巴勒斯坦人的权益。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也爆发了抗议活动。澳大利亚政府也在支持以色列,引发了一部分澳大利亚民众的愤怒。

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更加客观和公正的立场,更关注巴勒斯坦人的权益,而且国内经济渐衰,不应该将财政支出用于一个遥远的中东国家。抗议活动开始于一些大城市,后迅速蔓延到全国范围。

英澳国家的情况显示,国际政策对于国内社会和民众的情感有着一定的影响。政府的立场引发了抗议浪潮,反映出社会对于国际政策的高度敏感性。

这也提醒我们,政府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需要慎重考虑国内舆论和民意,确保政策更好地反映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西方国家的“傲慢与偏见”

西方国家作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发达的地区,往往对其他发展中或贫穷国家持一种傲慢与偏见的态度。这种傲慢通常表现在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上,西方国家会把自己的价值观作为“标准”,从而边缘化或歧视其他文化。

现代媒体在传播这种傲慢和偏见中有着很大作用,一些西方媒体往往以刻板印象和偏见的方式描绘其他国家和文化,导致了公众对这些地区的错误认知,一些媒体将整个中东地区描述为充满冲突、暴力和恐怖主义的地区,而忽略了该地区的文化、石油资源和人民的多元性。

这种刻板印象导致公众对中东地区没有什么好印象,正是这种媒体的存在加深了文化之间的分歧。

西方国家的政策和行为也反映了对其他种族的偏见。例如,美国采取了对待难民和移民的严苛政策,尤其是墨西哥人、伊朗人、阿富汗人以及当地的黑人等等,对其实施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这种政策不仅违背了人权原则,也加深了国际上的分歧。

结语

中国有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西方国家需要更多地参与全球合作,以应对共同的挑战。这包括与其他国家建立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关系,而不是带着所谓的“优越感和偏见”高高在上。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