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权益保障跟上了吗?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权益保障跟上了吗?

00:00
14:07

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近日闭幕。受到大家关注的是,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新增“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类别,人数占代表总数的22.4%,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中也首次出现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身影。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已达五分之一。同时,近年来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争议多发,在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上,外卖小哥、快递员有什么体会?怎么界定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关系?国家和地方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又有哪些举措?

“比起缴纳养老保险,还是手里有更多钱更好”

来自河北的姚光是某生鲜外送平台专职配送员,从业半年来,姚光日常从上午10点工作到夜里12点,一个月跑2000多单,月薪过万,他认为这是一份薪资待遇“还凑合”,但工作时间长且比较危险的工作。

“我们天天争分夺秒在路上跑,送单的时间压得比较短,比如需要在25分钟内完成取货、装货、送货的流程,既要按时送到,又不能跑太快,因为客户可能买了鸡蛋这类易碎品,碎了就要自己赔。”姚光曾经在送单路上出过事故,他记得当时自己是正常行驶,旁边有行人突然出现,在闪避行人时车翻了,他摔伤了腿,休养了足足一个月。

姚光所在的公司为员工提供意外险,“公司会按天从工资里扣钱,假如我们在送单时和别人撞车了,那剩下的我们就不用管,保险公司理赔。”不过摔伤腿那次,行人给了他赔偿,二人私下解决了事故。

记者查询发现,姚光缴纳的是“太保财险——众包骑手意外险”,众包骑手每日首次成功接单时,众包骑手所属劳务公司为众包骑手购买相关保险,收取费用3元,保费在当日劳务报酬中扣除。保险保障范围包括意外伤害身故/致残、意外医疗、突发疾病身故、众包骑手造成他人伤害和众包骑手造成他人财产损失。

对于缴不缴纳五险一金这件事,姚光并不在意。“我在意的只有到手的工资。我干过的各种工作,基本都没缴过五险一金,具体的我也不清楚。现在有意外险,万一送单路上出现问题,也有个保障。我在老家交了医保,平时也不怎么生病,很少用到;比起现在缴纳养老保险,还是自己手里握有更多钱更好。”

和姚光类似,贾明几年前也做过外卖配送员,公司也提供类似的意外险,现在他是一名快递员,和快递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公司提供五险一金。“我之前做外卖员,公司问我们要不要缴纳五险一金,要的话工资到手就少一些,不交的话就多一些,虽然我不记得自己当时有没有选择缴纳,但是我认为年轻人可能会想要工资高点。”

近年来,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更为庞大。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表明,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和姚光、贾明一样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8400万人,已经达到五分之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自由度、自主性较高,劳动者对企业的依附性较弱,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较难根据现有的法律进行认定,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等法定义务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差异。

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和部分法院统计数据发现,近年来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争议多发,确认劳动关系成为突出争议点。

比如今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联合发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工作白皮书》中提到,2020年至2022年,朝阳法院受理的涉新就业形态民事纠纷中40%为劳动争议案件。在该类案件中,约60%的互联网平台不直接与从业者订立劳动合同,在查明用工主体方面,存在事实认定上的复杂,导致法律关系识别认定困难。

2022年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的统计显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业过程中,劳动者和用工单位极易因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是否需要缴纳社会保险、发生伤亡事故后是否承担工伤保险赔偿责任等引发纠纷。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用工主体关系有三种类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并且强调“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近年来涌现的一个新的劳动群体,在劳动法制定时,尚无这一群体,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国家必然重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把他们纳入到法律保护范围当中。”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阎天表示。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起点,也是劳动法的基本调整对象。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关系问题,阎天分析认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用工主体,包括平台、合作企业等之间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用工主体成立劳动关系,此时双方要订立劳动合同,严格遵守劳动法的全部规定;第二种是劳动者和用工方不构成劳动关系,双方属于单纯的民事关系,适用民法典的规定;第三种是介于前两者之间,劳动者受到用工主体一定的指挥,劳动者是半自主状态,享受劳动法的部分待遇。“我们可以理解为劳动者与用工单位是从属性的关系、自主性的关系和半自主的关系。”阎天表示。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要是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在这几类群体中,快递员是劳动关系成立比例最高的。大部分快递员和用工单位成立劳动关系,会签订劳动合同,属于第一种类型。外卖配送员大部分是半自主状态,属于第三种类型。”阎天表示,大部分网络主播的工作时间等都能自主决定,因此往往不构成劳动关系,构成民事关系。

“劳动法的内在逻辑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管理越多,对劳动者负的责任就越大,劳动法对其的要求就越高。如果劳动者完全自主,确实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基本不受劳动法保护;如果劳动者是被用工单位管辖,则用工单位需要负责。”阎天举例说,“比如外卖骑手,一方面什么时候上线抢单是由他自己决定,有很强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一旦他决定接这个单,那么无论是平台还是他所属的合作企业,都对他是有一定管理的,所以外卖骑手处于中间状态,劳动法部分地保护他。”

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法律更新仍待发力

“过去几年,我国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下了决心在传统的自主劳动和从属劳动之外,建立了第三种类型,即半自主劳动,采取分类监管的思路,这是非常正确的想法。”阎天表示,“二是主要针对半自主劳动,提供了几项重要的监管措施。可以说,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这个问题上,制度已经比较完备,下一步需要做好细化、落地的工作。”

在制度保障上,2021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指导企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个人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从事自由职业等,按照民事法律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方面,《指导意见》明确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各地要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个别超大型城市难以一步实现的,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组织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做到应保尽保。督促企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企业要引导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指导意见》还提出强化职业伤害保障,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的平台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平台企业应当按规定参加。采取政府主导、信息化引领和社会力量承办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职业伤害保障管理服务规范和运行机制。鼓励平台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提升平台灵活就业人员保障水平。

同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还联合印发了《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在报酬规则、绩效考核、平台派单机制、外卖服务规范、保险工具等十个具体方面就外卖送餐员权益保障进行规范指导。

该文件提出,优化平台派单机制,切实保障劳动安全。网络餐饮平台要发挥数据技术优势,进一步完善订单分派机制,优化外卖送餐员往返路线,降低劳动强度。科学确定订单饱和度,向外卖送餐员分派并发单量时,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合理管控在线工作时长,对于连续送单超过4小时的,系统发出疲劳提示,20分钟内不再派单。

此后,2022年,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委公布《关于修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就网约车这一新就业形态明确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和网约车驾驶员的劳动权益保障。

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的内容、订立方式及应用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将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写入文件,解决新就业群体的职业隐忧。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指导意见、暂行办法等都属于“部门规章”层级,法律上的更新和完善或许仍待发力。

各地正逐步破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保缴纳门槛

国家层面的统筹之外,各地也在不断完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为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职业环境。

近年来,北京、上海、安徽、陕西等地纷纷出炉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政策文件。各地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破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保缴纳户籍门槛。

例如,北京提出稳定长期在京实际就业的“平台网约劳动者”和“平台个人灵活就业人员”可按规定参加北京市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上海明确,要结合实际,研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外省份户籍在上海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上海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户籍限制的可行性;山西正在落实“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户籍限制”的政策;福建等多地在全省范围内积极组织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也有城市搭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权益保障服务。今年9月,上海市第一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合人社、司法、工会、法院、检察院、各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职能为一力,共同打造政府主导、行业协同、社会力量及企业共同参与的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共建、共治、共享枢纽平台;融专业调解、人民调解、行政协调为一体,畅通调裁审衔接,建立健全浦东新区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相关工作机制;集多元调解、专业法援、调受衔接、裁审衔接、应急处置等功能到一地,依法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纠纷调解、咨询援助等集成服务。

在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质量方面,广东积极开展新职业技能人才培训评价,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制定评价规范以及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等。美团外卖等平台企业推出“骑手老带新”培训,与国家开放大学开展“骑手上大学”合作项目,并通过“站长培养计划”为骑手提供晋升渠道,帮助更多骑手逐步探索“工匠”之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