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秋日的阳光正好,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金紫铺村,大小院落干净整洁,漂亮的墙画随处可见,血橙基地绿油油的果子挂满枝头,套种的朝天椒已经成熟,村民穿梭其间采摘进篮。这样一幅和美乡村的画面感染着来到此处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团队,大家爬上山头,走进村庄,与种植户、村干部对话,寻找乡村蝶变的密码。
资中血橙
综合利用资源
“种养循环”让鱼塘主和果园主双赢
资中有着“中国血橙之乡”的美誉,上世纪80年代末,从意大利引进的塔罗科血橙,在这片沃土生根发芽。“经过30多年发展,我们研发出3个体系9个品种的血橙,所以不再叫塔罗科血橙,而是资中血橙,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富含花青素。”资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黎自豪地说道,目前资中血橙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0%、全省的80%。
中国橙堡鱼乡融合发展示范园
站在中国橙堡鱼乡融合发展示范园观光点向下眺望,目之所及皆是一片青翠,这片血橙是2019年种下的,今年初挂果,不少果子已经有拳头大小。
这个园区最大的特色便是“种养循环”。资中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赖永辉指着山下一口口圆形的高位养鱼池说道,园区创新“果+渔”产业绿色融合发展模式,将血橙标准化种植与高位池养殖等现代设施渔业深度融合,养殖产生的排泄物通过固液分离、蛋白质分离、杀菌增氧等处理发酵后作为有机肥供果树使用,净化后的水再次用于渔业养殖或浇灌血橙,有效解决了渔业提质增效与水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鱼塘主减少了污水处理成本,果园主节约了三分之二的化肥成本,实现了双赢。
目前,园区引进了农业业主14家,投资3000万元,种植血橙2000余亩,建设高密度高位池44口,解决了800余名村民的务工问题,年产值达1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有效统一。
通过线下批量销售、电商直播带货两种方式,资中血橙不仅销往乌鲁木齐、北京、上海等地,还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国家。数据显示,2022年资中血橙年产量40万吨、全产业链年产值30亿元。
美化乡村面貌
传承红色文化留住乡村美好记忆
离开金紫铺村,采访团来到银山镇岗石村马家院子,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瓜果飘香,清新独特的篱笆小径别具风情,房前屋后的微菜园实用又美观,得益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小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夕阳下的岗石村马家院子
其实,改造之前岗石村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济基础都还不错,自从发展血橙产业后,不少农民以一年一亩地1088元的价格流转出去后,选择了外出打工,可是逢年过节回家,看着狭窄的道路和脏乱差的环境,大家伙总觉得比不上城里。
“改造投入最大的是入户路。”岗石村党总支副书记钟仕智介绍说,村里将村民集中路段的便民路,从80公分拓宽到3.5米,这样返乡村民自驾回家方便多了。
紧接着,通过水沟改造、户厕改造,将生活污水统一进入厕所或者化粪池,再通过管道排入去年建好微动力污水池,污水净化后流入河道。村里还利用现有成片天然竹林,打造“竹苑家话”村民休闲广场,利用零散地块建设微田园、微菜园,种植生姜、辣椒等农村小菜,与企业签订收购协议,激发村民种植积极性。
结合岗石村“金紫山剿匪”红色文化,在院落内打造烈士纪念石展示“金紫山战役”情况,以红色文化浸润乡风。
刚开始有老百姓不理解,认为是形象工程,后来,钟仕智发现周围环境变好后,村民的生活习惯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比如抽完烟,吃完水果,大家知道不要乱扔垃圾。这个国庆节,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来,都惊叹于家乡的巨变。
去年12月底,内江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作出了“美乡优城”的决策部署,明确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并将其作为六项重点工作之一。从今年起,分5年5批次推进全市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农村面貌改善工作,马家院子正是其中之一。
岗石村将老树保留下来
秉承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在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内江对一些有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的古建筑、古院落、古树名木等进行了修缮保存。站在岗石村一棵老松树下,内江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林海亮对记者说:“你看这棵树有上百年的历史,我们将它完整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地方文化的记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