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 - C大调狄亚贝利主题变奏曲 Diabelli Variations Op.120-变奏 07 (不很快快板)

贝多芬 - C大调狄亚贝利主题变奏曲 Diabelli Variations Op.120-变奏 07 (不很快快板)

00:00
01:15

C大调《迪亚贝里变奏曲》,Op.120,作于1823年,迪亚贝里是当时奥地利的作曲家兼音乐出版商,他当时写了一首圆舞曲,请当时的各方音乐家们据此曲各作变奏曲一首,合成一部集体创作,以爱国艺术家协会的名义出版。当时参加者51人,包括贝多芬、舒伯特、车尔尼、胡梅尔、李斯特(当时年仅11岁)。贝多芬写成这首作品,因篇幅过大,单独成册,作为上卷,其余50人之作合成下卷。

贝多芬这首作品原定标题为《变化》。在这首作品中,贝多芬表达出高深的技巧,因此它被称为音乐史上无与伦比的名变奏曲。这首作品一共33段变奏。

迪亚贝里的主题是在高音部进行同一和弦的同时,低音部以旋律动态配合的二段体圆舞曲,贝多芬的第一变奏采取雄壮的进行曲风格,多少保持主题的和声;但第二变奏起,就离开了本来平庸的主题,其第二变奏用轻妙的断奏;第三变奏合唱风格;第四变奏由动机模仿构成;第五变奏谐谑曲风格;第六变奏严格的卡农;第七变奏左手大胆的跳跃;第八变奏似带竖琴风味变奏;第九变奏转向沉重,在急速的音阶性进行与颤音持续低音之上进行和弦的第十变奏,形成第一阶段的顶点。

第二阶段从平静模仿型的第十一变奏开始,第十二变奏流畅的卡农风格;第十三变奏活泼的谐谑曲风格;第十四变奏庄重的再度模仿短短的动机;十五变奏急速而诙谐;十六变奏展示华丽的演奏技巧后,十八变奏是柔和的和弦乐合奏曲风格;然后是最急速的八度卡农的第十九变奏。

第三阶段以平静的合唱曲风格的二十变奏开始,二十一变奏奇想曲风格,二十二变奏是莫扎特歌剧《唐璜》中《昼夜不停》的旋律,极快活的二十三变奏出现华丽的演奏技巧,第二十四变奏四声部小卡农曲,自快活的二十五变奏后,不断加快,进入二十七变奏后,至断奏清晰的二十八变奏完成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是由转为c小调的二十九变奏开始,变成缓缓的节奏,三十变奏弦乐合奏风格,三十一变奏如哀歌风格,三十二变奏是采用迪亚贝里主题的卡农主题,第三十三变奏以小步舞曲速度,优美的尾奏后缓缓消失。

毛利齐奥·波里尼

波里尼生于米兰,其父为理性主义建筑学家基诺·波里尼。毛利齐奥·波里尼13岁前师从卡洛·朗纳提学琴,此后跟随卡洛·韦度索学艺至18岁。其后获米兰音乐学院文凭,并在1960年获得萧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意大利人,因而声名大噪,其后师从阿尔图罗·米开兰杰利,继续学习。

而自1960年代中期,波里尼便在各地举办独奏会,并和欧洲各大乐团巡回各地,足迹遍布欧美远东——1968年首次访美,1974年首次访日。

1985年,藉巴哈300年生辰之际,表演了《平均律键盘曲集》的第一册全套。1987年则和克劳迪奥·阿巴多指挥的维也纳爱乐,在纽约上演全套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因而获得维也纳爱乐的荣誉指环。1993/1994乐季,波里尼则在柏林、慕尼黑、纽约、米兰、巴黎、伦敦和维也纳上演贝多芬全部钢琴奏鸣曲。1995年则在萨尔茨堡音乐节设计了“波里尼计划 (Progetto Pollini”音乐会,混集不同时期的古典音乐。而在2000/2001乐季,则为卡耐基音乐厅,推出“透视波里尼 (Perspectives: Maurizio Pollini)”系列音乐会。


--- 摘自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