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有网友在某社交平台发布帖子称“海底捞是不是歧视带棉花娃娃的人”。网友帖文中指出,自己和朋友各带了一个棉花娃娃到海底捞就餐时,因要求给娃娃坐店内婴儿椅而被服务员露出不能理解的情绪,同时在就餐过程中两人还经历了感觉被冷落的服务,少了菜也一直到快吃完才补上,希望服务员给棉花娃娃过生日时被拒绝等不好的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是否应该给棉花娃娃过生日”一事,大多数网友站在了海底捞一方,认为该名顾客提出的要求超出海底捞服务的范畴,有为难服务员之嫌。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和珍视的物品,对于“娃圈”的人来说,棉花娃娃就如同自己的亲人、挚友,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情绪价值,也能缓解和慰藉他们精神上的孤独。现代社会也是一个多元社会,对个性化现象的确应该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然而,把棉花娃娃当作“家人”是该名顾客的个人选择,而非大众普遍认同的做法,更不能演变成强求他人为自己个性负责的幌子。
客观而言,消费者携带的棉花娃娃仅仅是一个“非人类”的玩偶,却要求服务员为其提供婴儿椅并举办生日仪式,这并不符合常情常理。再者,服务员首要的服务对象是人,而不是棉花娃娃,这是否会占用人力等资源,让真正有需求的消费者无法及时得到相应的服务?其他需要使用宝宝椅或者正在过生日的顾客,会不会觉得是一种冒犯?以后会不会有其他顾客效仿,提出更加无厘头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海底捞一直以主动服务为营销策略,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提供无限服务。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本应是双向选择的关系,许多顾客却抱有一种“消费者是上帝”的心态,甚至认为花钱消费之后,一切要求都应该被满足,这种观念本就存在偏差。值得深思的是,面对顾客提出一些不符合常规的需求时,海底捞是否也具有说“不”的权利呢?
硬币总有两面,一起舆论争议事件,对于海底捞和消费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就海底捞而言,只有真正从顾客的角度出发、灵活处理问题,切实了解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才能走得稳、走得远。此外,消费者也要厘清餐饮商家所提供的服务范畴,在符合常情常理的条件下,获得更高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才是应有之义。
分寸,分寸,分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一步更好,虽为己所欲,亦不强加于人、强人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