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亮治愈了我的平凡羞耻症。”你有没有被这句话打动?
近日,博主“于文亮”10天涨粉百万的话题登上热搜榜,甚至持续霸榜,他也被网友称为“普通人的代表”。他的视频里记录的都是生活日常,吃饭、骑车、踢球、唱歌、和朋友在夜色里“傻乐”,长相普通,不蹭热点,没有戏剧化的剧情……翻遍于文亮的视频,怎么也看不出爆红的潜质。
就是这样一个反常规、反套路的“网红”,带给大家一些反思。简单来说,于文亮创造了一个出口,大家将评论区当作一个“树洞”,倾诉身为普通人的烦恼与担忧,也可以从这个案例身上领悟“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的真谛,从而免于对“凡”的恐惧,与自我和解。
我们观察于文亮,喜欢于文亮,却不会是于文亮。
投资圈有句话,人不能赚到认知范围以外的钱。于文亮制造了令人眼馋的流量,可如果你还对于文亮的走红摸不着头脑,就更不可能通过模仿复制“第二个于文亮”了。面对采访,于文亮表示没有团队,只有自己一个人,所有视频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关于剪辑,他说会经常看一些视频,觉得剪得蛮好,然后就去模仿一下,“也有一些必然性吧,如果不去琢磨,不去看到一些好的剪辑案例,最起码你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剪辑出来。”即便不像爆火的“张同学”,视频背后有复杂精密的策划和台本支撑,于文亮的琢磨可能也是他被看到的必要条件之一吧。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有一幕,当女主对时尚一知半解时,时尚女魔头米兰达指着她身上一件很普通的蓝毛衣,告诉女主:你以为你挑中的这件毛衣是你的选择,但它其实是在这间屋子里所有工作者的成果。与成熟的服装工业一样,流量为王的短视频工业中,每一个看上去没来由的“爆红”,背后可能都有一套普通人看不到的成熟的筛选标准和运作机制。
于文亮或许没有团队,赋予他流量加持的短视频团队却有冷静理性的商业逻辑,有对社会现实和社会集体情绪的准确洞察。与其说,是大家选择了于文亮,不如说是短视频的机制“玩法”选择了于文亮。注意力经济的底层逻辑是反常,于文亮被选中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他的不平凡。所以这种选中,无法复刻。
你我不会是于文亮,也不必成为于文亮。“我每天就喜欢躺着。”这是于文亮向媒体做的自我介绍:无业,暂时啃老。频换城市居住,暂居家乡烟台。日常是一天的一半时间躺着,另外一半则“想起一出是一出”,运动、见朋友、以及“像视频里一样发疯”。在走红之前,于文亮的生活很难说有什么典型性。更多的普通人还是奋斗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在起起伏伏的生活脉络中,吃点苦头、尝点甜头,扛起自己的责任,找寻人生的价值,优点不见得比于文亮少。
相比感动,或许更应该反问一句:为什么要因为平凡而羞耻呢?看多了科技加持的帅哥美女,看多了刻意渲染的灯红酒绿,认为那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本身就是一种天大的误会和错觉。于文亮展示的对一切际遇充满好奇热爱的心态,对自己感到自信满意的状态,才是生活的本来样子。对自我充分满意、对生活放开享受,找到这样的理想之境,那里有真正的平静与心安。
我们不会成为流量世界的“于文亮”,却可以在生活中活出“于文亮”的恣意与自信。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