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考点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00:00
04:14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但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队伍开赴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在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道路的最终确立: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1938 年 11 月,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 “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从而确立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必要性: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 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地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否则就无法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可能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深入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最终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并夺取政权, 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近代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 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大革命的洗礼, 革命的群众基础好;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第四,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第五,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 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怎样走这条道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 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走这条道路的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