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用

自用

00:00
17:53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指南。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为马克思法治思想提供了原创性贡献。是党领导法治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引领法治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旗帜,为实现新时代法治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战略思想。一方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政治、安全等格局正在发生深度调整。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逻辑。从历史逻辑看,习近平法治思想凝聚着法治建设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从理论逻辑看,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提供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现代化的新发展新飞跃。从实践逻辑看,习近平法治思想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在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实践中完善形成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色。原创性,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提供了重大原创性贡献。系统性,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时代性,习近平法治思想回答了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开启了法治中国新篇章。人民性,法治建设把体现人民意志、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环节。实践性,习近平法治思想以破解法治实践难题为着力点,并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11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党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之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首先,要把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环节。其次,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以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最后,要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法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区别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新时代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这一社会价值追求。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就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全面依法治国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和各环节,必须要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来整体把握,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切实谋划和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努力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根本的制度基础和最根本的制度保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要党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必须要着眼全局,统筹兼顾,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习总书记说过:“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和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确认了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要坚持宪法确定的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第一,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第二,积极稳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宪法监督。第三,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任务,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加强国际法治合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科学立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必须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体现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把公正、公平、公开贯彻到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有效性、针对性、系统性。
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扎实开展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全面推进规范文明执法,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未准时,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民守法。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人民的权益需要法律来保障,法律的权威需要人民来维护。卢梭曾经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人们的内心当中”。法律的权威需要人们发自内心的拥护和真诚的信仰,要发挥法律的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法治国家、法治政法、法治社会构成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法治事业顺利推进,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为更好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应: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理论,加强普法教育和普法宣传,引导社会民众树立正确的法治思想和法治理念。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综合利用多方手段,广泛发挥社会各方在矛盾纠纷、社会关系协调方面的积极价值。
建立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主领域法律服务。
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引导民众合理合法的表达诉求,把社会矛盾的解决纳入到法治轨道。
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要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建设;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法治人才培养。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1,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2,领导干部应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3,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4,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习总书记说:“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一个法治国家”。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既有各国法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区别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
由此,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一、考虑到23年法考大纲将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第一条调整为:“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无讼”是古代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调解,无讼是求”。孔子曾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在传统中国,基于儒家“和为贵”的价值准则,官方和民众更乐于通过民间的调解而不是官府的诉讼来解决纠纷。
二、人民调解制度的重大意义
可以回答新时代的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同时结合下面的内容: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必须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人民调解工作的总体思路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健全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保障,推动源头预防、就地实质化解纠纷,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积极贡献。强调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推进诉源治理,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预防为主、坚持协调联动、坚持实质化解、坚持创新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