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1日,以色列特拉维夫,中国留学生小时在为即将开启的回国行程做最后的准备。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她购买的航班将在10月12日下午起飞,经停迪拜,并在中转机场等待20多个小时后,于13日乘坐中国东方航空航班回国。
起飞日期临近,小时仍有点儿担心。当地时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截至当地时间11日,冲突已造成逾2100人身亡。冲突爆发后,每天都有很多航班取消。
目前,在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情况如何?新京报记者以连线的方式采访了多位在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
听到防空警报后躲进安全屋
小时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圣经考古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学校位于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雅法。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一周前,她刚刚返回学校准备继续完成自己的论文。
7日早晨6点,小时被防空警报吵醒。“几乎整个早上警报此起彼伏。我的室友中有以色列人,她一开始不以为意,甚至还指给我们看天空中的火箭弹拦截痕迹。”
真正意识到情况不妙是看完新闻之后。7日晚上,特拉维夫响起了防空警报,以色列室友赶忙让大家躲进安全屋。
刚来以色列时,小时就在学校迎新会的安全讲座上知道了“安全屋”。按要求,听到防空警报后要在一分半钟内躲进安全屋,来不及跑也可以躲在楼梯间里。公共建筑通常会标明哪些房间可以用作“安全屋”,一般每套公寓都有一个指定房间做安全屋,没有窗,有加厚的铁门。
“以前我住在宿舍的时候,宿舍楼下有两个防空洞。但我这次看到住在宿舍的同学发的视频,大多数学生都来不及在一分半钟内赶到安全屋,只能躲在楼道里。”
躲进安全屋后,小时听到了几次爆炸声。因为室友好奇,每次爆炸声结束不久就会去窗边看外面的情况。所以当天晚上,小时和公寓的舍友陆陆续续躲进了安全屋好多次。
7日晚上,小时和舍友们一夜未眠,一起坐在客厅看新闻,生怕睡着了错过防空警报。所幸后半夜,特拉维夫地区没有再次响起警报。
小时原计划10月8日去一家二手服装店卖衣服,结果打开社交媒体,看到特拉维夫被火箭弹打到的地方正是这家店所在的街道,“店面被震坏了。”
中国留学生曾程是以色列海法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在读研究生。10月7日,他到特拉维夫处理一些事务,在酒店听到防空警报后,便躲进了酒店的防空洞内。
10月8日,特拉维夫市的公共交通基本恢复。“街上没什么人。”曾程随即乘火车回到了以色列北部的海法——相比南方,海法所在的北方地区相对安全。
10月10日,防空警报又一次在特拉维夫城市上空响起,小时再次躲入了安全屋。
部分留学生计划回国,有些还在观望
上述几位留学生告诉记者,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基本集中在三个地方:特拉维夫、耶路撒冷、海法。目标学校也主要集中在以色列最知名的几所大学,如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海法大学、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等。
三位分别来自海法大学、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留学生均向记者说明,自己所在的学校有上百名左右的中国留学生。不过由于冲突爆发时正值暑假,因此实际在以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并不多。
据曾程介绍,他所在的海法大学有130到150名的中国留学生,但是大部分学生尚未返校,所以滞留在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可能也就三四十人。”
曾程告诉记者,海法大学本来准备在10月8、9日左右开学,结果刚好在放假最后一天发生了巴以冲突,于是开学就直接顺延。“目前开学时间已经延迟了两次,第一次说是10月16日,然后又说是10月23日。有可能还会继续顺延。”
刚从中国去到以色列理工学院交换的博士生晓生也表示,学校10月24日开学,“现在基本是一年里中国留学生最少的时候。”
对于下一步的计划,在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有不同的考量。
按学校要求,曾程第二年要去波兰上课,但因为航班已被取消,他只好又回到海法大学。曾程打算一直住到10月底,等事件彻底平息了再买机票离开。“海法在以色列北部,没有响过防空警报,还是相对安全的。”
同在海法的晓生告诉记者,他10月9日去了两家大超市,发现土豆、胡萝卜因为比较方便储存已基本售空,鸡肉的供应比较紧张,但是俄罗斯超市里肉类的供应暂时还没有问题。
“目前食物还是有保障的。”还在特拉维夫的小时告诉记者,“我认识的留学生中,交换生大都取消了交换计划;有刚来的硕士生,还没正式开学,打算先回国;有认识的博士生目前还没有回去的打算。”
记者了解到,这几天,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和以色列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也在陆续进行留学生名单统计的工作,并进行了安全提示。
其中,中国学联在通知中强调:在听到防空警报后要第一时间躲入避弹间,提高安全意识,避免侥幸心理,不要在外面拍摄导弹拦截场景;非必要不出门,如果确需出门,应通知自己的导师/学院以及身边的朋友自己的去向;建议同学们在此期间准备好一定的食物及干粮,以备不时之需;所有留学人员务必保持与所在学校中国学联联络通畅等等。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