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已经两个多月了。以21日夺取乌克兰军事重镇马里乌波尔为标志性成果,俄军将进入战事第二阶段即决胜阶段的“顿巴斯战役”,并寄望5月9日前鸣金收兵。两个月的军事较量也值得简单盘点,并作为前瞻事态后续发展的参照系。
这是一场地缘关系复杂、国际法性质不乏争议的局部战争。俄罗斯出兵后引发罕见国际舆论海啸,美国和西方阵营普遍谴责俄军行动,联合国秘书长也断定其违反联合国宪章。
其他一些国家认为,这是俄乌关系和北约东扩引发俄欧矛盾不断激化和发酵的结果。俄方则反复强调“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并以克里米亚历史归属、乌克兰“主权合法性”、俄罗斯族裔权益和民族自觉权等国际法概念自辩。部分国际法专家也认为,不能简单定性俄军行动,否则无从解释此前不同主权国家采取的类似行动合法性与合理性。总之,俄乌战事引发的国际法争议将超出战事本身。
这是一场苏联解体而遗产处理欠妥的“家族战争”。今天的乌克兰从国土和民族而言都是大斯拉夫民族自我或相互塑造的结果,更是自1922年至1991年存在的苏联大家庭的22个成员之一。苏联一夜消亡,俄罗斯不仅在其他原联盟成员遗留2000多万族人并沦为少数族裔,还将统治近300年的克里米亚留给乌克兰。尽管22个“兄弟姐妹”签署分家协议而接受既定安排,但是,谁都没有预料后面欧盟和北约双轮东扩引发的后患,尤其是俄罗斯始终抱定延续几百年的“帝国空间”安全边界概念和底线思维。当战略缓冲地带被强大对手北约不断“切香肠”时,当境外俄罗斯族裔陷入二等公民地位时,矛盾激化、冲突升级乃至重新算账也就难以避免。2008年的格鲁吉亚战争如此,此次俄乌冲突也是如此。
这是一场高强度高密度的现代混合战争。两个月的俄乌战事呈现非常独特的混合战争形态,双方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都在释放一边倒且真假难辨的战场信息,试图影响世界舆论和本国舆情,进而使这场战事的信息战、心理战、舆论战成色丝毫不亚于血火实战。而且,由于网络信息分享与共振,尤其是众多平台海量级自媒体围观发声,且每个人都在表达价值判断并对俄乌信息产生情感偏向和刻意选择,集体充当了这场混合战的“志愿者”和宣传兵。这进一步稀释了真实战场信息,使态势和真相浑浊不清,也让观察家们面临着与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完全不同的信息投喂、信任障碍和研判困难。
这是一场得失莫测和对阵奇特的战争。俄军两个月的表现让人莫衷一是,有人断言这是俄军基于传统套路的“闪击战”和“速决战”之败,即没有达成远程机降、控制关键机构和设施而后续部队进驻控制等目标;有人认为这是俄军“外科手术”式新型战法,旨在避免大规模伤亡,借助军事高压迫使基辅当局就范。也有美国军事专家认为,俄军有序推进战事,不存在所谓被动与失败。另外,两个月来,没有看到俄乌正规部队间成规模、整建制和战役性较量,俄军及亲俄武装的主要对手是小股乌特种部队和以“亚速营”为主的民兵武装。
这是一场不以杀伤为目的但伤亡惨重的战争。俄罗斯宣称旨在消除乌克兰的战争威胁和军事机器,因此,基本以其空军、防空力量、重武器装备和设施为打击对象,尽量避免人员伤亡特别是平民伤亡。尽管如此,战争的残酷性依然不容忽视,截止到4月16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称乌军阵亡人数为2500-3000人,俄国防部则称乌方阵亡23367人。俄方没有公布己方最新阵亡数字,但是3月25日公布为1351人死亡,3825人受伤。一般认为,交战双方都不会在战时公布真实伤亡数据。
这是一场大国间的代理人战争。尽管美国领导的北约避免直接出兵,但是,开战后大量武器和资金源源不断地向乌克兰输入,实际上已使这场战争具有代理人战争性质。西方意图将乌克兰打造成第二个拖垮苏联的阿富汗战场,使战争烈度可控但长度无限延伸,与俄罗斯战斗“直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这是一场非对称的极限战争和反制威慑战争。俄罗斯对乌克兰而言可谓超强对手,但整个西方世界站在乌克兰后面又逆转力量对比,进而向俄罗斯呈现持久战和消耗战的可怕前景。基于此,综合实力捉襟见肘的俄罗斯相继首次亮出几款“杀手锏”装备,以非对称、极限战手段震慑战略对手,包括碾压美国F-22的顶级五代多功能隐形苏-57战机、洞穿北约防御系统的高超音速“先锋”中程导弹,以及射程1.8万公里、搭载15枚核弹头且可变轨突防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
“顿巴斯战役”即将全面拉开,辽阔的乌东平原或将展开二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铁甲攻防战,也或将见证双方几十万正规军搏杀的当代“库尔斯克大会战”。如不及时休战停火,后果不堪设想。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