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
任永信,资深集邮文化学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9年武汉世界邮展执委会秘书长、执行策展人,2021年“国家名片紫禁瑰宝”故宫主题邮票特展策展人,《方寸天地》集邮日历系列总策划,喜马拉雅“集邮电台”栏目发起人。
内容简介
节目介绍了王羲之的朋友圈及中国邮政历年发行的书法主题邮票。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
《兰亭集序》是书文并美的作品,吴楚材吴调侯的《古文观止》称其:“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疡,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病,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这个评价是恰当的。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兰亭集序》。这是一篇书法与文学相结合的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应举行的宴会所作,以书法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晚年时曾在一幅《竹石图》中题诗: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笔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右军书法,留传下来的,无一字真迹。万岁通天帖、冯褚之流榻兰亭,后人谓“下真迹一等”,已极为珍稀。其余如圣教、十七帖、乐毅黄庭宋拓类留存二百余帖。 少时曾查阅资料编排年份,通临十百遍,由生至熟、熟至生,善帖皆永和三年后书
看“快雪时晴帖”,连我这样不懂书法的人也能为那铺陈布局,龙飞蛇走,凤舞蝶飞的感觉所震撼。而对于作品的主人,除了大书法家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之外一无所知,不得不说也是一种遗憾。 读这本小书,略得王羲之生平。除书法外,对他的政治理想与抱负,他的品格及为人,有了进一步了解,甚幸。
王羲之的一生际遇极为坎坷,出身于豪强大族,却一直很不得意,有治事的长才,却无法一展抱负,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却无人赏识,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却为人所猜忌,结果只落得个“书圣”之名。 读书以后深深感到王羲之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政治家,遗憾的是我们只知道他的《兰亭集序》罢了!惭愧!惭愧!
苏东坡在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时说:“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中国书画的创作讲究“画外之意”,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达到无限的艺术意境,通过艺术心理的表现激发观者的联想,使人获得蕴藉隽永、余味无穷的美感,对艺术的理解更深刻……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了他的后代子孙。他的儿子献之擅长草书,凝之工于草隶,徽之善于正草书,操之善于正行书,焕之善于行草书。其中献之被称为"小圣"。黄伯思的《东观徐论》中说:"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后代子孙承袭这一传统,王氏一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祖籍是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来迁居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担任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他的书法涵盖隶、草、楷、行各体,他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泛吸收众多长处,将各种书体融汇贯通,形成独特的风格,摆脱了汉魏时期的书法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的书法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和他的儿子王献之一起被称为"二王"。
书法是中国的根本,书法是传承的文化根基,为人之根本,为人之修为。王羲之的书法在于今天也是人人称赞无人能比。通过对王羲之一生的品读可以了解到书法的精髓都在兰亭序之中登峰造极的佳作。首先王羲之的家庭环境为他的书法事业造就了坚定的基础,其次他有上天恩赐的智慧,也有后天的勤奋与执着和坚持。通过选婿,误把墨当蒜泥,池里墨染。可以看出他对书法之爱形影不离,是真的热爱用心去写去学,把书法融入生活溶入生命之精血。再次,王羲之对百姓的体虚为民办事,为官清正廉洁,不苟同于其他贪官污吏与之同流合污。他的品格端正,做人做事都以他人着想,顾大局,识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