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打死也没有想到,本来是俄乌冲突边上嗑瓜子看戏的观众,却突然被哈马斯拉进战争的舞台中心,时隔41年再度成为战争的演员。
更想不到的是,一向号称“中东小霸王”且长期将哈马斯摁在地上摩擦的以色列,在面对哈马斯的突然袭击时竟然仓皇失措、损失惨重。
很多人说,虽然哈马斯盘踞的加沙地带面积仅365平方公里,根本不具备异军突起的可能,但根据哈马斯的说法,因为某个神秘国家的支持,本来就战斗意志强烈的哈马斯迅速强大,这是哈马斯能对以色列造成大量杀伤的根本因素。
应该说,以小小的加沙地带为根据地,哈马斯想要迅速壮大大概率不可能,只有强大的外援,才能让哈马斯如虎添翼,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但问题是,这种比秃子头顶的虱子还明显的事实,号称世界四大情报组织之一的以色列摩萨德,竟然没有看到!
这是一个非常邪乎的事,要知道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也就是摩萨德,之所以能和美国中央情报局,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及英国军情六处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机构”,根本原因在于以色列所处的环境极端险恶。
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在以色列建国第2天打响至今,以色列与人多势众的阿拉伯世界前后进行了5次惨烈的厮杀,造成了相当惨重的伤亡,彼此可谓血海深仇,而以色列与卧榻之侧的巴勒斯坦,就更是势同水火不共戴天。
因为一旦失败就可能亡国灭种,所以以色列除了全民皆兵,随时迎战阿拉伯世界的群殴,更培育出了比肩美俄英的情报机构,随时掌控阿拉伯世界等国家的动向,摩萨德也以大胆、激进、诡秘而著称于世。
但在哈马斯的海陆空全面进攻面前,摩萨德似乎突然成了白内障,眼睁睁的看着哈马斯武装人员从地面乘坐摩托,从空中乘坐滑翔伞,从海上驾驶高速快艇对以色列展开代号为“阿克萨洪水”的猛烈进攻。
有人说,摩萨德之所以丧失了灵敏的嗅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内塔尼亚胡政府强行推动司法改革得罪了大量的政治势力,而这些政治势力的反扑,引发了以色列政坛的风起云涌,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摩萨德被波及,以色列军队更是受到冲击,这是哈马斯能取得巨大效果的重要因素。
但问题是,以色列就算内讧再严重,国家的生死存亡问题总不能懈怠吧,就算哈马斯长期被以色列来回蹂躏,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可不是吃素的,以色列就这么自信,敢让摩萨德和军队都形同虚设?
说好的“战败就亡国”呢?说好的极端的危机感呢?怎么突然就躺平了?
静夜史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以色列大概率在做局。
从几天前哈马斯进攻以色列,到反应过来的以色列展开更大规模的疯狂报复,国内网民早已和当初俄乌冲突爆发后,第一时间分成了针锋相对的两个阵营,他们感同身受,他们唾沫横飞,只为全方位表达自己对某一方的强烈支持,其战况相比于炮火连天的巴以战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支持以色列的网民眼中,哈马斯是杀人如麻的刽子手和恐怖分子,杀害以色列平民的行为人神共愤。但作为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真的有以色列人是无辜的平民吗?
就算有,以色列真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同胞了吗?静夜史认为不置可否。
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进攻后,以色列的媒体竟然出现了“珍珠港事件”的词汇。
作为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向高潮的历史性事件,“珍珠港事件”可谓家喻户晓,其最大的特点不是珍珠港在日本法西斯的突然袭击下损失惨重,而是这场损失惨重的事件,本质上是美国的自导自演。
为了摆脱“光荣孤立”的处境,尽快参与到二战之中强取豪夺,美国总统罗斯福用珍珠港做苦肉计,成功让美国加入到二战之中,并借助二战一跃成为综合国力鹤立鸡群的超级大国。
如今,以色列为了应对伊朗与沙特阿拉伯历史性和解以及整个阿拉伯世界逐渐和谐的不利局面,更为了挽救越来越冷淡的美以关系,内塔尼亚胡政府铤而走险,默许哈马斯大量进口外界武器装备甚至接受外界势力的系统性培训和指挥,最终对以色列造成大规模杀伤,进而让以色列大张旗鼓地重新夺取加沙地带,彻底拿捏哈马斯,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如果情况真是这样,那么那些支持以色列的网民也就相当尴尬,毕竟以色列都不拿犹太人的性命当回事,为了发动战争可以故意给哈马斯送人头,你一个局外人在这里呼天抢地个什么劲?
所以,与其设身处地地为巴以冲突的某一方站台,不如想想我们如何才能审时度势地推动利益最大化。
毕竟,战争是偶然的,但逐利的努力却是必然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