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幽燕》:从战略思维与文化、战役法、战术传统等角度分析宋辽战争得失

《经略幽燕》:从战略思维与文化、战役法、战术传统等角度分析宋辽战争得失

00:00
38:01

“高梁河车神”打不赢辽朝、收不回幽燕的战略分析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精华笔记 


一、    宋辽两国的对峙是怎么开始的


1.    辽朝“维持现状”的大战略


1.1     辽朝积极经略中原。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中原门户大开。


1.2     辽朝经略中原失败,转向维持现状的大战略,以长期统治幽燕为核心目标。


2.    宋朝“维持现状”的大战略


2.1    宋初大战略有和平与统一双重目标,两个目标存在矛盾。


2.2    后周王朴提出“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协调两个目标的矛盾,并被宋太祖继承。


2.3    先南后北战略提出,先统一南方,再以南方经济支持北方的战争。这样宋朝就要求与辽朝暂时维持现状。


3.    雄州和议与宋辽对峙的形成


3.1    宋辽双方倾向于维持现状,双方都保持克制。表现:宋辽在北汉境内大打出手,但在直接接壤的河北地区却保持克制。


3.2    970年,宋辽定州之战,辽朝首次在河北出动6万大军,宋辽冲突可能进一步升级。


3.3    宋辽双方为避免冲突升级,于974年缔结雄州和议,宋辽对峙局面获得双方确认。


4.    雄州和议的不稳定性


4.1    宋朝未放弃收复幽燕,这与辽朝保有幽燕的大战略存在根本冲突。


4.2    宋太祖制定了文统与武统两个收复幽燕的战略,概括而言是:外交手段优先,但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二、    五代的军事信念如何导致宋军在高梁河战役(第一次经略幽燕)中惨败?


1.    五代军事信念,导致宋太宗实施武统


1.1    军事信念:是一种在过去的实战中积累起来的战斗经验,人们往往认定这种经验是正确的。


1.2    五代军事信念的特点:战略奇袭,皇帝亲征。


1.3    继位合法性受到质疑的宋太宗,急需按五代传统,通过亲征幽燕树立威信,979年发动第一次经略幽燕的战役。


1.4    宋太宗军事经验不足,直接模仿五代战略奇袭。


2.    高梁河战役第一阶段:宋军突袭,势如破竹


2.1    宋军突袭的军事效果:辽朝猝不及防,宋军势如破竹(个案:急袭岐沟关,渡桑干河)。


2.2    宋军围攻幽州的军事部署:四面围攻,曹翰率预备队待命。


2.3    辽援军兵力分散,只能退驻幽州外围。


2.4    宋军一度登上幽州城头,幽州及周边的官民归附,辽在幽燕的统治几乎瓦解。


2.5    战略奇袭有效的原因:敌人体量有限,奇袭成为致命一击。


3.    高梁河战役第二阶段:辽军援救,宋军溃败


3.1    战略奇袭的局限性:辽朝体量大,削弱了奇袭效果,有机会重夺战役主导权。


3.2    宋太宗忽略山路防御,辽军走山路绕到宋军后方。


3.3    宋太宗将曹翰预备队用于攻城,导致宋军无法应对辽军在后方的突袭。


3.4    宋军在高梁河被辽军击溃,宋太宗重伤弃军而逃。


3.5    宋人不再迷信战略奇袭和皇帝亲征,高梁河战役成为最后一场“五代式战争”。


4.    高梁河战役在宋军指挥系统中的后遗症


4.1    皇帝不再上前线,但仍遥控前线,宋军指挥系统出现问题。


4.2    满城会战,宋太宗通过阵图遥控前方将领,险些导致宋军战败。


4.3    瓦桥关会战,宋军不设前线总司令,前线各部队各自为战,无法配合,宋军虽然击退辽军进攻,但伤亡惨重。


三、    是什么导致了宋军在雍熙北伐(第二次经略幽燕)中铩羽而归?


1.    宋朝转而实行内政为上的大战略


1.1    内政为上大战略:通过优先发展内政来增强综合国力,然后以国力上的优势来决定何时再次北伐。


1.2    实际情况相反:辽朝进一步解除后顾之忧,而宋太宗只忙着巩固个人权力,局面对宋朝更加不利。


2.    各层次战略的脱节,导致雍熙北伐溃败


2.1    986年,宋太宗发动雍熙北伐。


2.2    大战略和战役规划脱节:宋朝国力尚不足以压倒辽朝,发动北伐违背了内政为上大战略。


2.3    战役规划与战术行动能力的脱节:计划分东、中、西三路大军北伐,采用声东击西,最终三路大军围攻幽州;实际上东路军却屡屡失误,最终在岐沟关被辽军击溃。


四、    宋军是如何转入战略防御,放弃收复失地打算的?


1.    宋太宗第三次经略幽燕的部署


1.1    986年冬,宋太宗为第三次经略幽燕做军事部署。


1.2    部署:李继隆渡海攻后方,刘廷让主力北伐,田重进策应。


1.3    宋辽形势已发生变化,辽军转守为攻,宋军却未转入防守。


2.    宋军在君子馆溃败


2.1    弹性防御:在应对敌人入侵时,只要将敌军击败就可以达到保卫国土的目的。


2.2    986年冬,辽军征宋,宋将刘廷让的最佳方案是弹性防御。


2.3    弹性防御的重要条件是各部队间的有效协调,而缺乏前线总司令的宋军不具备这一条件。刘廷让被迫选择正面迎敌。


2.4    以步兵为主力的刘廷让选择了正确的战术部署:弓弩、拐子马、纵深阵列。


2.5    刘廷让与辽军战于君子馆,因气温骤降,宋军无法拉开弓弩,技术优势丧失。


2.6    天气恶化动摇了协同作战,不受刘廷让节制的李继隆放弃支援。


2.7    最终刘廷让在君子馆战役中大败。


3.    宋朝转入战略防守


3.1    宋军高层转向慎重和避战,宋军防御战取得胜利。


3.2    个案:张齐贤取得土嶝寨之捷。


3.3    形势恶化,宋朝放弃北伐,转攻为守。


3.4    辽朝需要巩固在幽燕的统治,没有进一步征宋。


3.5    宋辽回到维持现状的对峙局面。1005年,两国缔结澶渊之盟,进入和平对峙新时期。



书           名:经略幽燕

作           者:曾瑞龙

主    讲   人:刘史君

主讲人简介:资深出版编辑,历史研究者

主           播:石头说话2017

策 划  编 辑:郑涵  王雨

总    编    辑:赵雅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40540002

  • 听友288479166

  • 东太极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