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能平稳安静,触处皆青山绿水

心地能平稳安静,触处皆青山绿水

00:00
05:04
心地能平稳安静触处皆青山绿水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只要心中没有烦恼,所到之处就都是青山绿水的祥和景致;而只要本性中保有化育万物的爱心,则举目所见无不是鱼跳鸟飞的悠然景观。犹如佛家所说,升往天堂或堕入地狱,全系乎一心。当人思虑澄明,心中没有烦恼,不为欲念所惑的时候,便升往天堂。反之,为物欲所惑而心生烦恼之际,便堕入地狱。天堂或地狱只不过在人的一念之间,痛苦与快乐只在乎人心,欲望是将人拉入地狱的恶魔。由此来看,人如果想不被烦恼所困扰,就必先去除欲望。如何能办到呢?凡事知足随缘、不强求,不受外物的束缚与牵绊,就可以令人免于烦恼、消除烦躁,并使人获得真正的人生乐趣。
福祸苦乐 一念之差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航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人生幸福的境遇和灾祸的局面,都是由自己的欲念所造成。所以释迦牟尼说:“对名利的欲望太过炽热就会掉人火坑,贪婪之心太过强烈就会陷入苦海;只要有一丝清净的念头便可使火坑变成水池,有一点觉醒的念头便能脱离苦海到达彼岸。"可见念头略有不同,人生的境界就大不一样,不能够不谨慎啊!一个人表现在外的言行举止,和对事物的看法以及人生观等,全都起于一念之间。换言之,人生的祸福苦乐全是自招,所以人要随时保持平和常喜的心境,这就必须从平时的养心功夫做起。古人说“养心莫如寡欲”,一般人常见的欲念,例如追求名利、物质享受等,都是妨害养心的最大障碍,而欲求不满是陷自己于苦海的罪魁祸首。要想摆脱这种煎熬,重新找回心的自主力量是惟一法门,只要心中的欲望减少一分,心的自主力量便增强一分。所以,要想拥有幸福的境遇,就先从寡欲做起吧!
乐苦者苦日深 苦乐者乐日化
恣口体,极耳目,与物镢铄,人谓乐而苦莫大焉;隳形骸,泯心智,不与物伍,人谓苦而乐莫大焉。是以乐苦者苦日深,苦乐者乐日化。任意地享受美味、放纵自己,尽享耳目之快,沉迷于物质享受,人们都说这样是快乐,然而实质上却是一种巨大的痛苦;隐去自己的躯体与容貌,收去自己的心机与欲念,人们都说这样是痛苦,然而实质上却是一种巨大的快乐。所以,看似快乐其实痛苦的人,他的痛苦会越来越深,而看似痛苦其实快乐的人,他的快乐将会越来越浓。想达到“隳形骸,泯心智,不与物伍"的境界很难,也很不现实,所以,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也无需非要到达这种境界。该有的物欲还是要有的,只是物质享受不要过分就可以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