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欣:麦卡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庚欣:麦卡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00:00
10:55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麦卡锡在众议院议长投票中被罢免数小时后,他拎着一个盒子离开众议院议长办公室,走出美国国会大厦。

直新闻:麦卡锡被罢免,开创了美国众议院议长短任期之最,您怎么看待美国政坛最近的变化和乱象?

特约评论员 庚欣:麦卡锡这次被罢免,开创了三个美国政坛的“首次”,第一个“首次”,就是众议院议长首次被罢免。众议院议长是美国号称政治序列第三位人物,实际上是府院两大相互制约机构的两大巨头之一,特别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中,是不亚于总统重要性的政治存在。尤其是在两党分别掌控总统府和众议院之际,众议院议长就更加重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众议长被罢免,就更加说明整个美国政坛内斗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因为只有多数党内部产生严重内讧时,才可能出现这种罢免。

第二个“首次”,是首次有任期这么短的众议院议长,只有九个月就下台了。而且是由于自己党内议员提议被罢免,这表明了美国政坛的稳定性大大低于它的动荡性。说明了美国在野党,也就是众议院的最大板块内部的分歧,大于他们党内的共识。所谓相忍为党、相忍为国,常常是一句空话。这有点儿像英国脱欧前后,英国保守党内的局面,包括后来英国出现一年几个首相的动荡局面,是极不稳定、什么事情都会发生的一种政治生态。

第三个“首次”,是美国政坛首次面对这样大的乱局:一个众议院议长、多数党的领袖,上台时,经历了十几轮的投票,真是“上台如抽丝”,但“下台如山倒”,一个上午就把他赶下台了。这种不靠谱的乱象发生在美国,真是历史罕见。而且,这次麦卡锡被罢免,是源于有关政府是否停摆的议案投票。政府暂时不关门了,但造成现在国会要关门。因为据美国的一般惯例,像这种众议长突然被罢免改选,至少要有两到三个星期的磨合、投票期,也就是说在这么一个日理万机的变局之中,美国的众议院——最重要的立法机构,至少要有两到三周处于停摆,政府不停摆就让国会停摆。并且缺乏有分量的政治人物出来协调矛盾。几乎没有人能够制约这种政治乱象。另外,麦卡锡本人、共和党以及整个政坛似乎都没有什么准备,来应对这样的突发事态,会不会再发生新议长匆匆上台,接着又草草下台的情况呢?这样一个连环性的乱象,在美国政坛是首次发生。

因此,我认为现在美国的政坛不仅仅是共和党,也不仅仅是政府,而是包括所有政客、政党以及他们所体现出的政策,都呈现出“四非”的特征。

第一是“非稳定性”,或者叫“动荡性”,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相对自由多元的美国社会中,政治应该起到一个有利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和均衡的机制作用。但是,现在美国最乱的可能就是政坛,虽然说到底它是代表了美国社会的乱象,但是作为这些所谓的社会政治精英,没有很强的责任感、政治的均衡性和稳定意识。即使是一党独大的情况下,也是“党内有派”,且变数极大。两党分掌府院就更不待言。今天的百年变局中,看来美国的变局,特别是执政党或多数党的动荡变局也极为突出,这是个重要的观察点。

第二是“非建设性”,或者叫“破坏性”。民众选出政府或国会,就是为了维系整个社会的建设性。而不要被破坏性的各种分歧、矛盾所左右。今天的世界变局、疫情等影响,美国霸权的日益下滑,以及各种矛盾的激化,都使得美国政府、国会、政客、政党以及他们所体现出的政策作为,是更多带有建设性,还是更多带有破坏性?这有很大的不同,而现在的美国政坛,特别从特朗普时期就体现得非常清晰,就是明显的是破坏性在不断增加,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是破坏性大于建设性。

第三是“非成熟性”,或者叫极端性。美国的政治体制包括选举、国会等都经历了百年多的磨练,在世界大国中,应该是最具成熟性的存在。但是最近几年来,美国如同一个初出茅庐的孩子或久病失常的患者,常常表现出一种病态的极端性,似乎毫无社会政治经验、毫无成熟感却极富情绪化和极端性,常常进退失据、言而无信等,内政外交都体现得很突出。

第四是“非公益性”,或者叫做“私欲性”或“自私性”。政治本身应该是一种公益事业,每一个政治人物特别是议员,都应该是公益的代表,因为他是民意的代表,这是议会或议员应有的基本政治品格。但在这一次罢免麦卡锡的前后争斗中,几乎所有人,都是出于自己的私利,而不是出于公益,甚至连一党之私都顾不上,更不用说代表全体民意来履行自己的政治责任了。

虽然美国的政治社会体制有很强的纠错功能,但是这几年走下来,不断发生这样的以一己之私挂帅,导致社会政治经济整体的内外乱局。美国的“无义”带有一种负面的引领和外溢效应,上述“四非”特征,也是如此。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所有国家的警惕和防范。

直新闻:最近,中美关系虽然还有一些麻烦,但中美高层积极互动,现在又有舒默等国会跨党派组团要到中国访问,您怎么看这些进展?

特约评论员 庚欣:目前,整个中美关系和国际形势仍然处于“紧张大于缓和,乱局动荡大于稳定协调”的情况,不仅有“和平发展”的赤字,而且也有大国关系相处之道的“赤字”,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一步寻求双方的公约数和共识,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今天构建中美相处之道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多变多样性的矛盾共同体,也是一出有活力、很精彩的“话剧”。

我认为,今天中美构建相处之道,基本上还是这四句话,12个字。第一句话叫做“和为贵”,也就是中国政府不断强调、美国政府也高度认同的:我们双方不能冲突。中国政府提出的是三条原则,即“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相互尊重是基础,和平共处是底线,合作共赢是目标。总之,就是在坚持斗争的情况下,双方都希望“斗而不破”,都希望“以和为贵”,而不是“以斗为贵”,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就是“忍为高”,就是无论坚持斗争还是坚持缓和的过程中,都需要双方保持高度的战略忍耐力和宽阔的相互谅解力,即“换位思考”的能力。中美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最成熟的一对大国,和过去的美苏、今天的美俄,乃至于过去的英美等关系相比,中美由于“力量的相对均衡、利益的紧密依存、风险的高度共有”,以及双方“元首引领的成熟智慧”,都为这种“相忍为世界,相忍为人民,相忍为和平发展”的战略忍耐力奠定了基础。“和为贵”,必须有“忍为高”作为基础性的铺垫。

第三条是“谈为上”。最近一段时间,体现最突出的就是中美都在积极落实“谈为上”的方针,可以说中美相处之道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谈”字,即以“对话”为第一手段。在特朗普上台前,中美已经有近百项对话机制,而且应该说是富有成效的。拜登上台之后,本以为他会恢复过去奥巴马政权极力支持的“中美对话不对抗”的基本原则,但步子走得还不够快。好在最近这半年,中美高层对话等全面展开,“谈为上”的态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建立了各种工作组,政府各部门的“谈”的机制、对话机制正在建构。双方都高度重视的元首会谈也呼之欲出。这次舒默等国会跨党派组团又要到中国访问,它表明,中美不仅是政府层面的高层互动,而且正在扩展到与国会的互动,因为他们是民意代表。习近平主席曾经明确说过,“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这也是中美关系应该加大发展力度的一个领域。只有一般民众的友好往来以及作为民意代表的频繁接触、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构建中美相处之道的基石部分,才能真正将“和为贵、忍为高、谈为上、信为先”的相处之道可持续地落到实处。

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信为先”,中美无论是为了“和为贵”,还是要做到“忍为高”和“谈为上”,最终要落实在“诚信为先”这个基本原则上,这是最根本的中美关系相处之道。人与人相处是“信为本”,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相互的基本信任,那么“和为贵”、“忍为高“就没有基础,”谈为上“就成了空泛之谈,没有意义,中美之间的相处之道也就不能真正落实。

作者|庚欣,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编辑|刘莹,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聂倩玉,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