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在西柏坡开会,毛主席握着邓小平的手说,交给你指挥了。殷殷嘱托,寄予厚望。邓小平深感大任在肩,丝毫不敢懈怠。这是什么情况呢?
那是1949年的3月,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当时三大战役都已经胜利结束,蒋家王朝的垮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在这个节骨眼上,毛主席把各个大区的首长召集到一起开会。
西北野战军的统帅彭德怀来了,华中的林总也来了,还有东北的高岗,华北的聂荣臻,以及中原战场的邓小平和陈毅。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了,怎么没有刘伯承和粟裕呢?
刘伯承正在渡江前线,请假了,没有来,粟裕也请假了,没有来。在淮海战役的时候,成立了由五人组成的总前委,统一指挥淮海大战。邓小平和陈毅代表总前委来了。
会议闭幕,毛主席和各大区的主要负责人研究下一步作战计划。毛主席让邓小平提出华东管辖的范围和人事安排,他对邓小平提出的方案深表赞同。
会后,毛主席再次召集邓小平和陈毅等人召开小范围会议,讨论即将展开的渡江战役问题。
为了确保渡江战役的胜利,毛主席命令林彪罗荣桓出动两个军共计12万人,逼近武汉,钳制白崇禧集团,阻止他们增援南京。
如同淮海战役一样,两个野战军联合作战,同样必须统一指挥。所以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毛主席握着邓小平的手,说渡江战役交给他指挥了。
淮海战役总前委是前线最高领导机关,而邓小平是总前委书记,是总前委五人的领头羊。从某种意义上讲,淮海战役是由邓小平在前线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统一指挥的。
淮海战役胜利了,紧接着要展开渡江战役,毛主席确定总前委继续履行使命,继续工作,原来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改成渡江战役总前委,仍然由邓小平担任书记。
这是对邓小平的高度器重和信任。毛主席没有看错人,邓小平政治思想强,具有统筹大局和协调各方的能力。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难免会有一些磨合,但最终完败国民党大军,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全胜。
渡江战役也是如此。军委本来确定的渡江日期是4月10日,总前委经过研究,认为时间太过仓促,建议延期渡江。毛主席认为邓小平等人的考虑十分细致,于是决定延期到4月13日渡江。
4月13日是不是一个最有利的时间呢?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邓小平没有机械地执行军委命令,他和陈毅召集野战军负责人,又做了认真的研究,发现4月13日那天,正是阴历十六日。
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阴历十六日那天月光通宵明亮,大军无法隐蔽渡江,不能求得战术上的突然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此,总前委召集第二和第三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由邓小平主持讨论渡江作战方案,把渡江时间拿出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不能在4月13日渡江,再推迟两天为好。
民间还有一句俗语,十七十八,合黑摸瞎。十六晚上的月亮最圆,十七十八到了天黑就看不见月亮了,这样更有利于大军隐蔽渡江。总前委决定,15日即阴历十八黄昏发起渡江。
邓小平将大家的意见上报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商议,批准了这个经过反复推敲的关键时间。当然了,由于国共谈判,后来渡江战役的时间一再延迟到了4月20日。
无论时间怎么延迟,都是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在邓小平的统一指挥下,渡江战役一举成功,向军委和毛主席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