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者认为,短期的市场是不确定的。但作为短线选手,我认为短期的市场情绪是有规律可循的,长期是无法预料的,于是就演变出不同的操作。
十万起家:
这一段非常有意思,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表达过,市场短期是个投票机,而长期看却是个称重机;巴菲特也表示过一家公司的价值等于其生命周期内所能赚钱的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则表示,长期来看投资者的长期回报率会无限与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趋同。
价值投资的基石在于资产不会消失,赚的钱也不会消失,市场最后会反映出来的,只是时间问题,同时强调长期的赚钱能力(即复利),做时间的朋友。
价值投资认为短期市场的波动是非确定性的,摇摆不定的,甚至是不可捕捉的,我们只要方向选对,长期持股就行了,其它全部交给时间,时间会烫平一切。
对于短期波动的不可测,甚至更宏观的视觉,对于市场的贪婪恐惧,格雷厄姆做过非常经典的比喻,他说你将市场先生看作是一个神经错乱的躁抑症病患者,他每天都会跑到你跟前报价,但是这人的情绪起伏非常非常的大,在狂躁阶段会报出天价,比如100倍市盈率,10市净率;
而在抑郁阶段却报出了地价,比如说公司股价对应的市值低于公司扣除负债后的流动资产,又或者低于公司持有的有价证券(1929年后的三十年确实这样,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都通过买入控股这类公司,而后进行清盘而赚了大钱)。
你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市场先生的躁抑症发作,在其狂躁阶段将股票卖给他,在其抑郁阶段向其购买股票。
说到这,格雷厄姆做了个神之补充,幸运的是,市场先生是个很大量的人,他每天向你报价,永不间断,永远都在那,一百年不变,即使你拒绝了他的一百次报价,他也绝不生气,次天还会在你跟前报第一百零一次价。(意思是你千万别以为机会不失,失不再来,在市场只要活着,有本金,多的是机会)
其实,从经济学,社会事物的运转角度看,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的思路是对的,就像数学中的大数法则和正态分布,短期市场并没有多少规律(数据少时不显示规律性),但是从长期看(大数时)却是完全有统计意义的。
养家读过格雷厄姆,巴菲特和芒格的书(事实上有一次笔者和养家在散步,让其推荐一本对炒股有益的书,他不假思索的回答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他完全清楚价值投资派的内在逻辑,在将价值投资派的主要思路学会后,他却提出市场长期看无法预料,短期却有规律可循。
为什么这么说,多少是和a股的投机氛围充沛有关,又或者是源于做空机制的不足,资本的管控导致a股在剔除金融类股票后的市盈率长年居高不下,同时剔除金融股后的股息率平均值缺乏吸引力。
总的来讲是市场的参与者缺乏价值投资长期持股的文化,这导致了市场哪怕从长期来讲,波动性偏大。
又因为国家发展迅速,市场偏好风格转变得非常快,行业估值长期看波动极大(03年的钢铁与07年的地产都是新兴高景气度行业,享受三五十倍市盈率,今天的估值却只有三五倍),这就导致在a股长期看不确定性非常大(因为市场偏好变化非常大),所以长期看缺乏确定性。
而为什么说短期的市场情绪却有规律可循呢?养家表达过,市场的投机情绪变化是一千年不变的,因为背后是人性一千年不变,或者说贪婪和恐慌这本性一千年不变。
其实是一百万年不变,背后是基因自然选择的结果,一百万年前,在非洲大草原,贪婪本性南方古猿勤于捕猎,可以获得更多的肉食养育后代,而恐慌本性则让其面对狮子时拔腿就跑,而非一决高下,用《股票作手回忆录》一书的讲法,人性永不变,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投机如山岳般古老。
养家心法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这个短期市场情绪有规律可循的,而主旨句便是‘得散户心者得天下’,这个得不单指“得人心”之得,亦是习得的得,学得的得,指掌握把握人心的脉络。
人性永不变反推短期市场有规律可循。而当你深研养家心法后,你又会惊讶于在高屋建瓴之下,养家在特定条件下能将人性贪婪和恐慌的各个阶段剖释得非常详细,解说得入木三分,这种既宏大又入微的能力是极为罕见的,当属百年一遇的金融鬼才。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