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20日,震惊世界的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
面对不得不自卫反击的解放军,蓄谋已久的印军精锐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战斗意志,刚与解放军短兵相接便一溃百里、屁滚尿流,不仅打破了负重奔跑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更跑出了非洲角马迁徙的队形,以至于解放军的炮兵差点儿误伤了势如破竹的前方友军。
中印战争的一边倒,彻底打断了印度的脊梁,葬送了其大国崛起的希望。同时深深鼓舞了诸多苦印度久矣的南亚国家,尤其是巴基斯坦,从此中巴关系迅速升温,“双面打印”的局面逐渐形成,为后来的“3D打印”、“4K打印”等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印战争后,虽然差点儿成为亡国之君的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在胆战心惊中郁郁而终,但印度却从未痛定思痛,深刻反省,反而擦干屎尿,再次出发,急速奔走在对抗中国的道路上,并一再表示印度再也不是62年的印度,“爸爸再打我一次”的愿望极其强烈。
印度“与邻为恶”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与新中国交恶的美苏两国。虽然相比于苏印两国“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关系,美印关系一度相互膈应,毕竟尼赫鲁要的是第三世界领袖的头衔,美国也鄙视与苏联暗通款曲的印度。
但一场中印战争,却让美印两国“心心相印”,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当印度被打得满地找牙,美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除了给印度运来大量武器,脑洞大开的美国总统肯尼迪还下令航母驶向孟加拉湾,为印军摇旗呐喊,为美印关系的火热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问题是,相比于美国,苏联拉拢印度明显更有诚意,毕竟苏联一直走“走向印度洋”的愿望,印度又是印度洋沿岸的大国,而印度为打造反帝国主义人设,也刻意与西方国家保持距离,于是苏印两国一拍即合,冷战时期的美国拉拢印度基本没戏。
1991年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阵营烟消云散,国际形势也风云突变。因为没有了苏联的制衡,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在国际社会上蹿下跳、翻云覆雨,战争等动荡此起彼伏,印度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印度一直有一颗“有声有色”的大国雄心,于是在那风云激荡的1998年,印度突然进行了一连串核试验,并高调宣布成为拥核国家。
印度的开挂精神,深深感染了隔壁的巴基斯坦,导致郁闷的巴基斯坦核工程师在深入沙漠散心时,并意外捡到一颗附带中文说明书的野生原子弹。随后巴基斯坦再接再厉,研制出了射程刚好覆盖印度的运载火箭,彻底解决了印度“核冲动”的问题。
而深受印度拥核感染的,除了巴基斯坦,还有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美国看来,冷战时期的印度,不过是拉虎皮做大旗的纸老虎角色,根本不值一提。但因为有了核武器,印度拥有了做美国小弟的资本,再加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长期力不从心,于是美国开始不遗余力地拉拢印度,尤其是赐封“民主典范”,让印度走多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头衔。
在美国看来,虽然印度的综合国力相当够呛,但恶心中国绰绰有余,如果捎带脚地掣肘了印度则再好不过。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印度虽然有幸被美国偏爱,但却对俄罗斯恋恋不舍,苏联的“前人栽树”,让俄罗斯有了“后人乘凉”的资本,尤其是占万国牌武器70%的俄制武器,让印度对俄罗斯欲罢不能。
再加上苏联解体后印度“白纸还钱”以及俄罗斯1个保定驴肉焖子火烧卖印度航母的外交佳话,更让俄印两国情同手足。所以,尽管美国和印度逐渐走向沆瀣一气,在国际社会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但印度始终不愿意做美国的铁杆小弟。
一来,美国的小弟前呼后拥,印度根本排不上号;二来印度作为有亲苏“前科”的国家,想要和美国称兄道弟根本就是自欺欺人。更重要的是,印度作为一个所谓的大国,早已被尼赫鲁“有声有色的印度梦”深深影响,从内心不愿意屈居人下。
所以,后冷战时代的印度,亲俄但不靠俄,近美但不爱美,虽然能力依然有限,但却极力塑造不偏不倚的“人设”。
而在美俄等大国博弈越发剑拔弩张的情况下,所谓“中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谁也不信任。于是俄罗斯看到,在俄印惺惺相惜的背景下,印度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组成所谓的“四国联盟”。而美国则在美印勠力同心的框架下,印度抵制美国制裁,怒怼美国指责,坚持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仗义之举”。
眼看印度养不熟,或者说压根儿靠不住,美国终于放下心来,然后心生一计。
既然中国是意识形态的宿敌,印度坚持恶心北方邻国却保持着坚决不上美国贼船的初心,所以美国决心反其道而行之,怂恿中国与印度“结盟”。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亚洲时报》的副主编大卫·保罗·戈德曼在《为什么中印不会长期对抗下去》文章中的说法,虽然沙俄帝国和大英帝国进行了几百年的龙争虎斗,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却结成同仇敌忾的盟,于是大卫·保罗·戈德曼认定:虽然时至今日中印两国依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尤其是领土争端,“龙象之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两国还是有充分的理由化敌为友,原因有三:
一是21世纪后,印度的劳动人口数量将超过中国,中印合作前景广阔;
二是印度是唯一一个有足够人口和治理体系来吸收中国储蓄的国家,而中国数字和实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能力也是印度最欠缺的;
三是在俄乌对抗发生后,印度忤逆美国意思,不仅公然购买俄罗斯石油,还回怼美国人权问题,中印两国站在了同一战线上且越走越近。
基于这样的考虑,大卫·保罗·戈德曼认为中印存在着天然的共同利益,但因为中印对抗导致两国贸易往来甚少。所以今后的日子里,中国应该认清形势,主动抛弃保守落后的巴基斯坦,转而和民主且治理妥善的印度发展盟友级别的战略关系。
在这个世界上,最会讲笑话的人,往往自己就是个天大的笑话。作为影响力遍布全球的国家,美国早已对印度避之不及,连嗜血的资本都绕着印度市场走,如今竟有脸说印度“治理妥善”,这是在秀自己的智商下限吗?
今天的外国资本,之所以纷纷逃离印度,不是因为刺鼻的咖喱味,也不是因为随地大小便的污秽和痛饮恒水老白干的玩命,根本原因在于这个从未经历过革命或战争洗礼的国家,从建国开始就从未建立起一以贯之和从一而终的国家治理体系。除了最基本的吃拿卡要,印度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竟然能当场制定敲诈外资的法律,所以当年的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资本,都哭了,而且哭得梨花带雨。
所以,印度经济发展一言难尽不是自身不努力,而是缺了一门必修课,所以大国崛起的结果总是不及格。
这样的国家,和任何一个国家竞争,都是这个国家的耻辱,中国在所谓的“龙象之争”中尤其跌份。
再者,印度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从未反思过自身的问题,而是拿着英国殖民者的非法资产当令箭,蚕食我们的领土从未止步,即便被揍得鼻青脸肿也在所不惜,还总是喜欢颠倒黑白地将挑衅的责任推到我们身上。这样寡廉鲜耻且不知天高地厚的国家,和我们站在一起,本身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历史早已证明,中印两国根本不可能成为所谓的盟友,中印战争已经打掉了两国之间的最后一丝同舟共济的可能,中巴的兄弟情谊,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如今,美国拉拢印度不成反手鼓吹中印结盟,本身就是师承英国搅屎棍精神的典型例证。这种言论的大行其道,虽然是借助了美国舆论的推波助澜,但却暴露了美国内心深处的进退失据,甚至方寸大乱,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后,大国博弈场势力此消彼长的必然结果。
但印度,作为英国殖民者的“杰作”,终归是大国博弈的棋子罢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