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万边民外逃苏联,赫鲁晓夫大开绿灯的背后,为何中国才是赢家?

六万边民外逃苏联,赫鲁晓夫大开绿灯的背后,为何中国才是赢家?

00:00
12:0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如今你们已经不是中国公民,请通过其他合法渠道进入中国”,这句话,最终成为了苏联解体之际,中国对出逃边民的回答

1962年4月的中苏边境,人头攒动,数万恐慌中的边民集结在多个口岸,要求从中国一方,越境前往苏联

此时的中国刚刚从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得胜归来,并且经济恢复也走上了正轨,为何新疆边民会选择此时,大规模逃往苏联,而赫鲁晓夫主政的苏联,又是否会接受,这一批中国流民?

垂涎人力

赫鲁晓夫对于中国边民的垂涎,可谓由来已久,在斯大林的统治时代,本着维持政权稳定的理由,斯大林本能地拒绝一切政治背景不够清晰的人

即使在二战结束、苏联急需大量人力重建国家的关头,斯大林也没有要求中国,引渡新疆地区的苏联侨民

俄罗斯族开国少将

然而在斯大林死后上台的赫鲁晓夫,对于侨民的态度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在上台之后,他代表苏共中央做出了大规模开垦荒地的决定

可是开荒需要大量人力,但苏联大城市中的男性青年们又不愿意去荒凉的边疆区

在发现指挥不动本国青年之后,赫鲁晓夫就将目光盯上了中国,他想起了在沙俄时代侨居中国新疆的数万苏联侨民

便立即联系毛主席,希望中国能遣返这批人员,为苏联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

毛主席在收到赫鲁晓夫的请求之后,陷入了短暂的犹豫,这些新疆边民虽然从血统上来讲与苏联接近

但是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大多数边民的后代,早就认同了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

同时,这些边民已经成为了新疆当地的经济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快速遣返的话,只会导致新疆本地机构陷入瘫痪,对中国没有好处

不过1953年正值中苏蜜月期的高潮阶段,思虑再三之后,毛主席还是同意了赫鲁晓夫的请求,他表示将缓慢且长期地遣返苏联侨民,并开始动员各级政府协助边民赴苏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自1953年开始,每年春季都会有万人左右的边民,在中苏两国政府的合作下迁入苏联境内

然而赫鲁晓夫对此却并不满意,在他看来,每年万人的移民规模实在是太过渺小,在1954年9月访华期间

赫鲁晓夫甚至直接向毛主席提出,建议中国派一百万工人进入西伯利亚,帮助苏联进行开发

毛主席听到赫鲁晓夫的提议之后,一时不知道怎么回复,暂且不谈中国的工业化同样需要人手,难道赫鲁晓夫就不担心大量引入中国移民,会对苏联国家利益产生影响?

他最终以会影响中苏关系为由,婉拒了百万移民的提议,但为了表示对赫鲁晓夫的尊重,中国依然在1955年派出了7000名河北青年农民北上苏联,协助开发西伯利亚

中国的配合并没有让赫鲁晓夫满足,看着为数不多的移民,他觉得这样的节奏并不会给苏联提供多少帮助

为了增加中国向苏联的人口流出规模,在赫鲁晓夫的亲自指使下,苏联人在中国边境的小动作,开始了

发展苏侨

在解放战争后期,为了结束新疆内部的混乱,苏联政府同新疆地方政府协商后,对具有俄罗斯血统的侨民,进行过一次统一的清点与入籍

盘踞新疆的军阀盛世才

新中国建立初期,恢复了苏联国籍的侨民总数为六万余人,而这六万人就是1953年中国承诺遣返苏联的移民总数

然而自1954年开始,每年都会有上万人外迁苏联,截止1962年,迁往苏联的侨民总数已逾十万人,但仍在中国境内的侨民居然还有三万多人

侨民本身生育率再高,也不可能在持续外流之下越迁越多,感到奇怪的中国在1960年开始了对侨民的调查

结果令毛主席大吃一惊,苏联在获得中国的许可之后,一直在有组织地煽动中国边民改换苏联国籍

每次中苏联合协助侨民返苏期间,苏联官员都会前往中苏边境的主要城市,煽动当地居民改换门庭

如在特斯克苏县,1954年该县只有苏侨四百余户,然而在苏联的煽动下,没有几年时间,登记的苏侨总数就超过了一千二百户,增加了整整两倍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

苏联不仅组织边民改换门庭,还多次策反中国边境的地方官员,在1956年与1958年,新疆地区都发生了“苏联官员煽动不具有苏联国籍的中国人,举家迁入苏联境内”的事件

当这些事件传到毛主席耳中时,他郑重地向赫鲁晓夫提出了疑问与意见,而赫鲁晓夫的态度倒也挺好

他承认苏联官方的做法有所不妥,并承诺上述情况不会再次出现,然而在中苏沟通之后,赫鲁晓夫完全没有遵守承诺,苏联边境官员,依然在不断煽动边民外逃

并且随着中苏关系在五十年代末期迅速恶化,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外逃事件,正在迅速酝酿

伊塔事件

随着中苏之间的矛盾,在六十年代初期逐渐升级,赫鲁晓夫下定决心,在边民事件上搞一波“大的”

1961年上半年,他恢复了民国时期苏联为渗透新疆而设立的广播站,一方面向边民大肆鼓吹苏联境内的优越生活

另一方面借着中印关系恶化的机会,大肆宣传“中苏要打仗了”“中印要打仗了”“美国已经打到新疆了”这一类谣言

中苏边境口岸

此时的国际环境,也帮了赫鲁晓夫一把,1961年下半年,就在美苏因古巴导弹危机剑拔弩张之时,毛主席决定趁此机会解决印度问题

然而对印自卫反击战虽然大获成功,但战争却导致对于新疆方面的关注的减少,同时也部分印证了苏联的“谣言”

1962年初,忍耐不住紧张局势的边民,开始从伊犁与塔城方向,大规模向苏联境内出逃,而极力促成此事的苏联,不仅打开口岸允许边民入境

还在边境设置接待站,提供食品、衣物、货币,甚至直接派出车辆将中国边民运往苏联境内

短短半个月时间,出逃边民的总数就达到四万人,其中只有半数拥有苏联侨民身份

而另一半人,则是在威逼利诱以及煽动裹挟下,被出逃大军强行带往苏联境内的中国公民

赫鲁晓夫此时已经同中共全面翻脸,他认定要么不做,要么做绝,4月24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约见苏联大使,希望苏联方面尽快改变不正常状态,协助中国恢复边境稳定

然而对于赫鲁晓夫而言,边民乱作一团涌向苏联,才是他想要的结果

新疆地区的各族人民

赫鲁晓夫交代苏联大使,让他找借口拖时间,直到一个多月后的5月31日,当绝大多数边民都已逃往苏联境内之后,赫鲁晓夫才假惺惺地封闭了伊犁部分地区的中苏边境

当出逃风波基本平息时,中国边民的出逃人数已两倍于登记在册的苏联侨民,总人数达六万人

很明显,此次出逃绝不单纯是苏联侨民归乡,而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对于中国边境人口的掠夺

边民结局

伊塔事件发生后,身在莫斯科的赫鲁晓夫心满意足,成功策划的出逃事件不仅证明了苏联所谓的“优越地位”,也是中苏矛盾背景下,对于中国的一次有力还击

然而边民虽然成功来到了苏联,但赫鲁晓夫却并没有想好要如何安置这批边民

在此前许多年的遣返当中,每年进入苏联的边民总数不过万人,并且这些人大多数有中亚民族背景,也不是很乐意接受前往西伯利亚垦荒

最终,绝大多数边民都被强行安排到了中苏边境的,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等地

中苏边境界碑

虽然苏联的总体经济水平在当时比中国要高,然而对于出逃边民而言,幸福生活却并没有开始

苏联在中亚的几个加盟国的自然环境,并不比新疆更好,而这几个加盟国内部,本身也生活着数量庞大的本地民族

来自中国的边民只能分配到本地人看不上的边缘农场,还要时时刻刻被当做二等公民对待

更令出逃边民懊恼的是,因为1962年的出逃,是在苏联煽动下的一次无计划的恐慌行为,相当多数的边民并非举家前往苏联,而是抛妻弃子只为逃命

这些人后来在中苏两方都被称为“半家户”,为了解决“半家户”无法谋生的问题,中国在自己境内的一方,通过代耕、代管、代牧,很好地维持住了留守边民的生活

垦荒的中国边民

然而逃往苏联一方的边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孤苦伶仃地在中亚垦荒,没过多久就萌生了回归中国的想法

自1964年开始,越来越多发现自己无法习惯苏联生活的边民,要求被遣返回中国,这一年刚刚上位的勃列日涅夫领导团体,也希望通过遣返边民修复同中国的关系

然而在经历了五十年代,多次由苏联发起的煽动事件之后,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已经无法相信苏联在这一问题上的诚意

在他们看来,苏联愿意遣返的边民已经是被莫斯科改造过的苏联间谍,事实上苏联也确实值得怀疑,1965年中国边防部队抓获了多个违法越境的人员,而他们或多或少,都带着莫斯科给他们的指示

因此在伊塔事件之后,中国对边民的态度一贯是“要么全部遣返,要么一个不回”,并且边民的外逃,也为中国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好处

1962年的恐慌性外逃中,有大量煽动新疆分裂的亲苏分子,而这次出逃,几乎将俄罗斯人自帝国时代在新疆积累起来的影响力一扫而空

伊塔事件发生之后,中国不仅趁机加强了对于中苏边境的管制,同时调整了新疆地区的军团编制,有效提升了对新疆的控制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苏联解体后,生活不如意的出逃边民们,纷纷要求回归中国,而我方边境官员则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们“如今你们已经不是中国公民,请通过其他合法渠道进入中国”,

而这句话,就是对伊塔事件的,最好总结

参考文献

新疆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 李丹慧

“伊塔事件”始末及反思 刘琴琴

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 楊奎松著

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的历史渊源 顿时春;陈伍国

浅析新疆“伊、塔事件”发生的原因 陈曦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