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惨带货”现象频出,网友为何经常“上当”?专家解读:“共情”和“猎奇”或是原因,希望大众回归常识

“卖惨带货”现象频出,网友为何经常“上当”?专家解读:“共情”和“猎奇”或是原因,希望大众回归常识

00:00
05:23

在短视频APP上,或许你刷到过这些情节:主播“偶遇”放牛回家的少年,提出能否到他家吃顿饭,视频中,少年家中破壁残垣;老人带着孩子在路边推销石榴,石榴却被车内人员无情扔出;小女孩背着书包一路捡瓶子回家,只为卖瓶子交学费……

9月20日,凉山州公安局等部门公布了四川首例“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详情,揭示了“凉山曲布”“赵灵儿”“凉山孟阳”等有着百万粉丝的网红,通过制造“视觉贫困”,带货销售假冒农产品,最终谋取高额利益的“吸粉-引流-带货-变现”的利益链条。

“凉山曲布”与“赵灵儿”直播售卖假蜂蜜

300多万粉丝的网红“凉山孟阳”以“助农”名义,在直播过程中虚假宣传

“卖惨带货”现象为何仍频频发生?虚假的“视觉贫困”为何成为主播逐利的捷径?9月22日,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分析了“卖惨带货”频发背后的社会学逻辑。

“视觉贫困”常使网友“上当”?

或利用网友的共情和猎奇心理

随着互联网直播带货风靡,直播带货成为不少主播走红后的“尽头”。“吸粉-引流-带货-变现”,这些套路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

今年9月,凉山公安在打击查处“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的过程中,摸清了一条“前端打造人设、孵化网红,中端剧本拍摄、电商运营,末端农产品供应”的制假售假灰色产业链。

这个案例中,虚假的“视觉贫困”成为网红主播“吸金”的第一步。即使剧情不切实际,看起来很假,但不少网友还是会频频掉入“坑”中。对此,吕德文认为,“共情”和“猎奇”,可能是“上当”的原因。

“从流量和传播的角度来讲,越是稀奇古怪的事情越能激起人们的关注。”吕德文表示,偏远山村里的“卖惨”现象,超出了大多数长期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的认知,因而大多数人会对此带有“猎奇”心理。同时,“卖惨”也会引起大家内心深处的共情,因而在“共情”和“猎奇”的驱使下,虚假的“视觉贫困”屡见不鲜。

“视觉贫困”为何频频发生?

惩罚力度小、违规成本低是原因

今年年初,网红主播“云南波波”因拍摄虚假视频并发布到互联网,涉嫌寻衅滋事被凉山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此事一经曝光,便引起网友对卖惨摆拍等事件的热烈讨论,即使网络上声讨这类行为的批评声不断,警方也加大力度不断打击虚假“视觉贫困”的出现,但仍有主播不断试探红线。

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对“自媒体”账号运营进行规范。例如,“自媒体”账号不得集纳负面信息、翻炒旧闻旧事、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消费灾难事故,不得以防止失联、提前关注、故留悬念等方式,诱导用户关注其他账号。同时,针对平台,《通知》也提出,对打造低俗人设、违背公序良俗网红形象,多账号联动蹭炒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恶意营销等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取消或不得赋予其营利权限。

虽然有各方监管,但这些主播为何仍要铤而走险,摆拍卖惨视频?“这种行为很难造成刑事上的责任,被打击后付出的代价不是很大。”吕德文表示,大多数这类以卖惨为素材的视频,触及的社会敏感性不会太强,即使被打击了,也不会对视频创作者造成很大的损失,“最多就是封号,违规成本比较低。”

四川一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小明律师认为,结合相关案例和法律规定,“悲惨营销”“卖惨带货”这种销售行为或手段,如果跨越了相应边界,极有可能构成诈骗犯罪,从而实施人也因此承担相应责任。但是,以卖惨营销商品要构成诈骗罪具有一定难度,但因构成民事上的欺诈而主张相关购买合约无效,可以要求实施人退还相应货款。

吕德文还认为,部分主播在创作此类视频和直播的过程中,采取的是“游击队”的方式,“而我们对虚假现象的打击,通常使用正规化、法制化的方式,这类打击方式与‘游击队’式传播间存在巨大的不对称,因而打击效果可能不会太好”。

卖惨营销 套路满满。封面新闻高翔 绘

如何辨别“鱼目混珠”的直播带货?

希望大众回归常识,选择正式渠道献爱心

如今,网络直播带货兴起,“助农”成为不少主播带货的方向。但在庞大的直播市场中,“真带货、假助农”的现象仍会不时发生。网友如何做才能避免自己的善心在“鱼目混珠”的直播带货中被辜负?吕德文提出了两个建议。

“首先是希望大家回归常识,尤其是卖惨现象,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绝对贫困已经消除了。”吕德文提醒,哪怕是在偏远乡村的困难群体,也会有相应的制度给予保障。

“其次大家可以通过正式的渠道献爱心,例如基金会、志愿者群体等。”吕德文表示,大众如果很难辨别自媒体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真实,可以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捐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