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世界阿尔兹海默症日。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发病隐匿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认知症疾病的一种表现,业界有一个比喻:“脑海中的橡皮擦”。因为一旦患病,人们的记忆、思考和判断都会被脑海中的“橡皮擦”慢慢抹去,阿尔兹海默症也会导致其他病变,目前无法根治。
据2021年中国老龄协会发布《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现状与发展报告》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认知症患者约有1507万,预计在2030年将达2220万。同时,年龄每增加6.3岁,认知症的患病率会翻一倍。这是一个庞大的人群,对他们的照护和理解却存在着诸多盲区。
让万千阿尔兹海默症家庭看到曙光的是,国家高度重视老年痴呆防控体系建设,健康中国行动之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将“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设为结果性指标之一。成都也在为此积极努力——2023年,成都市民政局牵头开展全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建设,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参与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宣传教育、风险测评、早期干预、家庭支持、资源链接等服务,构建分级分层预防体系和全程管理模式,引领和带动更多社区开展老年认知障碍服务工作,打造一批示范点。
社会各界也积极行动了起来。
四川首个认知障碍友好街道开街
全城寻找认知症患者
推进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
“吴爷爷你好啊,还记得我吗?”19日下午,兴城康养照护之家枫树苑的工作人员来到吴爷爷家中,握着对方的手问道。
吴爷爷今年78岁,约3年半前被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刚开始只是记不得事,不过身体不错,还能打乒乓球。”去年年底,吴爷爷身体情况急转直下,日常生活都需家人在旁照顾。
这已是兴城康养工作人员第四次来吴爷爷家中,为其提供居家家庭照护专业指导建议、大脑加油站益智认知训练、心理慰藉。
“判断家中长者是否出现阿尔兹海默症,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工作人员现场问了吴爷爷两个问题:你现在在哪里工作?最近工作在忙什么?对方给出的回应都是约三十年前的工作场景。“这说明,他的记忆一直停留在那个时间。”
在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一直给吴爷爷的家人强调:“一定要鼓励他发挥身体机能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她说,失智并不代表失去能力,可以在自身愿意的情况下,鼓励其在日常生活中承担部分家务,例如摘菜、擦桌子、扫地等。“目的就是让他们‘动起来’,延续或恢复身体机能,延缓认知症加重乃至延缓机体衰老进程。”
此外,为长者建立起一个有目的性的“每日计划”也非常重要:例如,每天到一个固定时间点,引导其做固定事情,以此形成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延缓并发症发作时间。
兴城康养照护之家枫树苑
“此次认知症家庭支持计划也是我们推进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兴城康养负责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9月,兴城康养发起认知症家庭支持计划,倡导社会各界对认知症的关注与科学认知,营造认知症友好的社会氛围,为更多的认知症家庭照顾者提供针对性的帮助计划。在这个公益计划中,兴城康养将在全成都寻找30个认知症家庭为其提供专业支持,吴爷爷的家庭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世界阿尔兹海默症日的主题是“立防立治,无问早晚”。在上述负责人看来,向全社会普及认知症相关知识,让公众了解并理解这个群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提到,不少人对阿尔兹海默症都有一个认识误区:只有年长者才会患病。他表示,人处于逐渐衰老的过程,出现记忆力减退、行动缓慢等情况,这是自然规律,但阿尔兹海默症不一样。“虽然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但也可能出现在相对年轻的患者身上。”
“推进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也迫在眉睫。”从成都来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成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376万。“光靠家庭、社会组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以社区为单位,以专业照护机构为技术、人才支撑,同时链接各相关组织或个人,五社联动,构建一套人人理解、人人参与的预防、干预、照护全周期服务机制,加上硬件设施改造,那么,这就成了一件可持续发展的事情。”这位负责人说。
目前,成都医疗健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成都首家专业认知症照护机构——兴城康养照护之家枫树苑已正式运营。举办此次活动也是服务老龄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兴城康养正携手枫树社区、肖家河社区、三瓦窑社区、卓锦城社区等,逐步建立起专业化的认知症科普服务队伍,在各社区开展认知症宣传教育、风险测评、预防干预、家庭支持等服务。通过不断向公众普及认知症照护专业知识,开展认知症照护全周期服务,深度参与全市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为成都建设全龄友好包容社会提供更多助力。
兴城康养照护之家枫树苑
四川首个认知障碍友好街道开街
今年成都将打造26个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示范社区
在成都,更多群体也参与进了认知症友好社区建设之中。
“认知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十分重要,因此,对全社会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对认知症的认识,才能做到‘三早’。”成都市生命关怀协会理事长、爱恩康养·大熊猫基地社区医养服务综合体的负责人苏有城这样来解释认知症人群眼中的世界:大脑出现损伤后,根据受损的位置不同,患者会丢失各种曾经习以为常的东西。这种丢失带来的恐惧,令他们本能地用声音、力气来保护自己。
“我们可以试着去理解那些认知症长者异常行为背后的反应机制,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去和他们交流——尽管他们会出现各种异常行为,但异常行为背后都是符合人的认知行为反应逻辑的,一切异常也都是有机会改善的。”当然,底层逻辑很简单,想要做到却很难。这也是苏有城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做的事情。
今年,在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街道望平社区的邀请下,成都市生命关怀协会在望平社区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构建以失智失能预防、干预、照护服务为特色的认知症友好社区就是切入点之一。
前期,他们已经组建了一支在地的认知关爱志愿者队伍以及一支亲子家庭志愿者,用志愿队伍的力量去进行人文环境建设和“早期预防”。
四川首个认知障碍友好街道开街
“我们想让更多人知道,脑细胞萎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认知症其实可以通过科学手段干预,通过创造一个安全的物理、心理环境来延缓或减轻症状。”在前期组建志愿队伍、入户筛查的基础上,“早期干预”的工作也随之展开。接下来,望平社区还将争取腾挪、打造一个社区认知关爱中心,就近为居民提供认知障碍、失能半失能的社区干预、居家上门服务。同时,争取将失智失能防护服务和老年人助餐点、居家适老化改造、家庭照护床位建设、旧城改造有机更新、长期护理保险居家上门服务等结合起来。
在成都,更多社区和街道也积极行动起来。就在9月20日上午,白莲池街道作为四川首个认知障碍友好街道正式开街。白莲池街道党工委书记马健伟介绍,自认知障碍友好街道建设以来,辖区已培育认知关爱志愿者队伍10支200余人,其中包括1支客家、2支亲子家庭等特色认知关爱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们通过“集中+入户”的形式,深入各院落开展认知障碍、失能半失能风险测评近1700例。接下来,街道还会持续开展认知关爱训练营、主题展、大讲堂等科普活动,持续发放《认知症防护手册》,常态化提供转诊转介、及时干预、专业照护、家庭支持等服务,将服务延伸入院进家。
四川首个认知障碍友好街道开街
除了“软性服务”,更多硬件设施也愈发完善。苏有城告诉记者,爱恩康养·社区医养服务综合体用了约1000平米的空间打造了认知障碍家庭支持中心,包括“忘不了咖啡”“忘不了花园餐厅”“忘不了健身步道”“忘不了萌宠乐园”等服务区域,并将持续开展了“认知干预训练”“认知关爱沙龙”等家庭支持活动。
记者了解到,今年成都将打造26个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示范社区,为不同程度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年人提供测评、干预、转介等服务。“期待成都通过认知症友好社区建设,探索出一条集失智失能提前预防、及时干预、专业照护为一体的可复制的服务模式,提供更全面的社区养老配套服务,搭建更加完备的社区养老照护体系。”苏有城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