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小故事 33超越生命的极限(下)

邓稼先的小故事 33超越生命的极限(下)

00:00
08:10

33、超越生命的极限

邓稼先急忙推开指挥所的大门,强劲的西北风夹裹着雪沙扑打在他的脸上,一时被呛得喘不过气来。他的身子摇晃了一下,人们急忙扶住他,登上一辆面包车出发了。

戈壁滩上的公路,由于干旱和大风的剥蚀,路面已形成搓板状,面包车在搓板上剧烈地颠簸着前进。车里的人被颠起又落下来,或者像摇煤球那样,左右摇摆,五脏六腑全挪了位,健康的人都难以忍受。邓稼先觉得一阵阵头晕、恶心,小腹隐隐作痛,面色变得惨白、蜡黄……

经过一道道警戒线,终于来到了试验竖井。邓稼先走下车,被冷风一呛,“哇”地一声吐了,吐的都是黄色的胆汁。

他吃力地向着风雪中的井口走去。由于风太大,他将腰猫得低低的,简直是在匍匐前进。走了一段路他实在走不动了,随行的两个同事急忙架着他的双臂,三个人艰难地向前走去。

看到老邓气喘吁吁、艰难挪动的样子,搀扶他的两位同事眼睛湿润了。他们知道,老邓是在拼命啊!现在劝他回去是不可能的,只好用力架着他在厚厚的雪地上移动。于是,两代核科学工作者的六个脚印--六个人生旅程的惊叹号,一行又一行地叠印在大漠雪原的“稿笺”上。

在井口旁,听了井下人员的汇报后,邓稼先问在场的同事:“怎么办?”有人主张把核装置从井下提上来,再拉回工厂查清原因;有人认为,这样坏的天气,从井下提升核装置太危险。因此,主张就地排除故障。

两种意见,各有利弊,大家争论不休,一时谁也无法说服对方。这时,天快亮了。黎明前的气温最低,降到零下30摄氏度,需要赶快把方案定下来。邓稼先认真地比较了大家的意见,决定在现场排除故障。

紧张的排除故障的工作,在井口和井下开始了……

又是两个不眠之夜。无数次的测试、计算,无数遍的检查、寻找。

看,荧光屏上的蓝色光波重新闪亮了!邓稼先和他的“辣椒”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井下的核装置度过了危险期。暴风雪在核英雄面前,收敛了它们的淫威,太阳怯生生地从厚厚的云层中,露出了笑脸。测试仪器一切都恢复了正常,参试人员各就各位。“起爆!”

一只大手有力地按下了那颗红色按钮。

地火在奔突,地火在运行!被600米厚的岩层禁锢的核装置,发出了强大的反抗信号,高温高压的火球,瞬间使岩层化为气体和岩浆。压力波在岩层中穿越,变成了震波,辐射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人们没有看到那个火球,也看不见蘑菇云,但这一切都被仪器“看”到了,“听”见了。它们很快将变成研制新一代核武器的数据……

大地发出沉闷的隆隆声。邓稼先只觉得脚下在颤抖,在倾斜,在旋转,自己的身躯直向600米深的竖井坠落下去--他当场晕倒了。“老邓!老邓!”人们焦急地呼唤着。近几年来,邓稼先曾多次在试验场昏倒过去。他实在太累了。二十几年如一日,他奔波于缺氧的高原,无水的大漠,少日的峡谷。时常是下了飞机上火车,下了火车上汽车,甚至上马车、步行。有时任务紧急,顾不上吃饭,便从食堂带上两个馒头匆匆上路。从研制基地到工厂,又从工厂到试验场。有时,一个月之内,往返好多次,行程数千里。

昏迷--呼唤--抢救……

他终于苏醒了。启开眼帘,视觉中依然是一个倾斜而旋转的世界。他关切地问道:“测试结果出来了吗?那个'尖尖’找到了没有?”小胡眼里含着热泪,用手高高举起那幅试验照相底片,说道,"老邓,你看,那个'尖尖’找到了,那个'尖尖’跳得好高好高啊!”邓稼先接过底片,一眼便看到那个清晰的“尖尖”。他兴奋得猛地坐起,两行泪珠顺着脸颊淌了下来。

那清晰的“尖尖”,正是他们标定的图像,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效应。这高高跳起的尖形曲线,也许是邓稼先从事核科学研究事业的最高峰啊!他抓起话筒,立即向核工业部领导报告了这一惊人的科研成果:“中子主体点火正常!、燃烧正常!”“总剂量超过上限,理论和实践取得全面成功,是核武器科研的一次重大突破!”

“福兮祸所伏”。此刻邓稼先体内的癌细胞,像被激发的原子那样,正蕴酿着一场可怕的“裂变”!生和死,在邓稼先的生命之中,悄悄地进行着无情的搏斗。邓稼先像一只涅槃的凤凰,在炽热的核火中,超越着生命的极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