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竹3名“打工人”加入华南川籍农民工“法援团” 为在粤360万川籍打工者服务

四川大竹3名“打工人”加入华南川籍农民工“法援团” 为在粤360万川籍打工者服务

00:00
08:49

9月16日,华南川籍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团在深圳成立,在广东打拼多年的四川大竹老乡谢小强、周大书、任建贵,以“特别调解员”的身份被吸纳进“法援团”。该“法援团”成立后,将通过与四川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以及各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维权合力,为华南地区的川籍农民工提供服务。大竹县3名“打工人”,为何能被吸纳进“法援团”?他们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9月18日,封面新闻记者在大竹县农民工服务中心的协助下,进行了探访。

华南川籍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团成立仪式

谢小强

两台车床闯深圳 捐资修路报乡邻

20世纪80年代末,谢小强离开老家,从大竹县四合乡出发,历尽千辛万苦抵达汕头,憧憬着在这里闯出一片天地。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多年后,回想起自己当年外出打工的经历,谢小强感慨不已,因为曾让他魂牵梦萦的“沿海城市”,生活充满艰辛。靠着在毛织厂打工,谢小强花了6年时间才有了几千元的积蓄。

1995年,谢小强应哥哥谢小刚的邀请,转战深圳。

“我哥在外打工的时间比我长,混得比我好,我就跟着他在深圳学起了五金产品加工。”谢小强说,两兄弟一起工作5年后,几千元的积蓄也变成了2万多元,一个创业的梦想逐渐被培育出来。2000年5月1日,两兄弟毅然辞职,东拼西凑3万元后,买下了两台废旧车床开始创业,正式成为“老板”。

由于技术过硬,两兄弟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便收回了成本。23年后的今天,兄弟俩凭借永不服输的闯劲、艰苦奋斗的拼劲,逐步将原本只有3个工人、2台车床、1间门市的勇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发展成了一个年产值数亿元的现代化企业。

成为“老板”后,谢小强不忘回报乡邻,不仅捐资10万元修好了大竹县四合乡的乡道,还捐资5万元新修了进村道路。2017年1月,谢小强带头捐款,为上千名乘坐“达州2017-爱在两新”免费返乡专列的达州老乡购买了火车票。

长期在外打拼,谢小强积累了不少人脉,四川老乡都爱找他帮忙。近年来,谢小强积极帮助乡友协调各类纠纷,为乡友争取合法补偿、赔偿共计2000多万元。同时,为了帮助四川老乡提升法律知识水平,谢小强还喜欢以案说法,经常组织开展法律知识义务宣讲活动,最近8年来,共开展法律专业培训50余场,累计培训6000余人次。

周大书

创业艰难沐风雨 百折不挠东山起

周大书出生于1979年,老家在大竹县。16岁高中毕业后,周大书就背井离乡,独自前往广州打工。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毛衣服装厂的编织工,从此与服装行业结下不解之缘。

年轻时,周大书的想法比较多,不想安于现状,经常跳槽、换工种,在广州辗转了好几家工厂后,19岁的周大书终于在一家港资企业留了下来,从车间工人到管理主任,再到生产经理,一待就是5年。

2003年,周大书从港资企业辞职,在广州火车站附近找了份服装公司跟单的工作,学着熟悉服装市场,经常利用工作的闲余时间跟老乡聚会,吸取各种经验。一年后,周大书用积攒下来的8万元,开办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此后,周大书尝试回到四川开办厂房,从事服装加工行业,自己当老板。然而,事业发展并不顺利,他的厂房在两次自然灾害中被损毁,好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首次创业失利后,周大书决定返回广东,又从“打工人”开始奋斗。

到了广州,周大书迎来一个新的契机:一个朋友的对韩外贸工厂经营困难,想转让出去。周大书嗅到了商机,果断盘下这间工厂。前期多年打拼,周大书积累了不少经验,接手后,濒临破产的工厂重新焕发出生命力。2009年,30岁出头的周大书因过分信任合作伙伴,遭遇对方携60万元货款跑路。

周大书说:“当年的遭遇,让我变得稳重,更注重观察分析每个客户。公司能发展到现在年营业额2000多万元,换个角度想,其实也要感谢他的。”在周大书看来,成长路上每一次经历的风雨,都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与四川老乡拉家常时,周大书会经常讲述自己的遭遇,鼓励遇到困难的老乡东山再起。最近几年,周大书热心公益事业,连续3年帮助乡友协调在外遇到的劳务纠纷共计18件,为乡友争取合法补偿、赔偿300多万元。同时,还累计为家乡公益事业发展捐资捐物近6万元。

任建贵

爱心专列续乡情 一干就是八年整

距离达州1700多公里的东莞,是珠江三角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改革开放30多年后,这里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制造之都”。这片土地上,遍布达州老乡艰辛耕耘的足迹,数十万达州人在东莞创业、务工,默默地为东莞和家乡达州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今年57岁的大竹籍人士任建贵,便是其中之一。

1995年之前,任建贵在大竹老家做过财务会计、当过煤矿矿长,曾被评为大竹县优秀乡镇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任建贵加入了外出务工大军行列,先后在深圳市卡通有限公司、深圳市通事海物流有限公司打工。

2017年9月,大竹县驻广东省流动党员党委成立,其前身是2013年成立的大竹驻深圳流动党员党委,任建贵是最早一批加入该党组织的党员。大竹县驻广东省流动党员党委直属大竹县委组织部,现有十个党支部,服务管理300余名流动党员。流动党委以“服务家乡、推动发展”为主线,筑巢安家、凝心聚力、资源回引,做的好事、实事、创新事很多。“爱心专列”便是其中之一,让农民工春节免费乘车返乡。

任建贵是大竹县驻广东农民工服务站的站长,同时也是广东大竹商会总会秘书长。2017年,“爱心专列”从广东首发,任建贵从2016年底便开始组织发动爱心捐款,用于为返乡的乡友购买火车票。这一干,就是8年。据大竹县驻广东流动党员党委统计,8年来,任建贵共参与组织发动捐助爱心专列资金300多万元,为15000名乡友乘坐免费专列返乡提供了便利。

团结同事与乡友,积极为乡友排忧解难,是任建贵做的另外一些工作。最近5年,任建贵共为乡友协调各类纠纷300件,争取合法补偿、赔偿2000余万元;帮助在外务工的乡友解决重特大疾病治疗等困难8件;同时还多次组织大竹企业家返乡慰问70岁以上的老党员、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帮助家乡敬老院、孤儿院。

【新闻链接】

“法援团”将如何服务农民工?

四川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在粤川籍农民工约361万人。达州市大竹县农民工共计33.6万人,其中省外务工28万人、省内务工5.6万人,其中在广东省务工的多达14.78万人。

在四川省司法厅、省人社厅、省经济合作局、省总工会等单位支持和指导下,四川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经过近半年时间走访调研、宣传发动和酝酿筹备,最终成立了华南川籍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团。67名服务团成员以川籍律师为主,有良好法治素养,其中有部分积极参与农民工纠纷调解的非法律专业人士,作为“特别调解员”,也被吸纳进服务团。

华南川籍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团的成员分布,涵盖粤港澳大湾区9个珠三角城市,同时在四川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联系服务区的海南、云南、广西等地也有分布。服务团将围绕华南川籍农民工所需,结合服务团成员实际,开展普法宣传、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律文书写作、矛盾纠纷调处以及协助农民工向驻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等服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