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军阀高桂滋:率部坚守阵地5天6夜,助林彪取得平型关大捷

陕西小军阀高桂滋:率部坚守阵地5天6夜,助林彪取得平型关大捷

00:00
16:09

1936年12月12日,古都西安,西北军首领杨虎城、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发起兵谏,将来此督战的蒋介石扣押,试图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和杨虎城抓住蒋介石之后,先是将他送到了新城黄楼,不过两天之后,蒋介石又被关在了位于张学良公馆旁边的高公馆。也正是在高公馆内,蒋介石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尴尬、最难熬的11天。

而且,在这11天间,高公馆成为全国乃至于世界瞩目的焦点。11天内,宋子文、宋美龄曾在高公馆给蒋介石汇报南京政府的复杂情况。12月14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等一行更是住进了高公馆。

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会将蒋介石关押在高公馆呢?除了高公馆与张学良公馆相邻、十分方便和安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高公馆是刚刚建立,条件十分优越,适合蒋介石居住。

那么,这个关押了蒋介石11天的高公馆,究竟是谁的公馆?他为什么能够在张学良公馆旁边建立,又为何能被称之为“公馆”呢?

高公馆的全称是高桂滋公馆,是陕西军阀高桂滋在1933年建立的。当时,为了建这个预备全家居住的公馆,高桂滋还专门从天津请了一家建筑公司为他设计建造。

由于是自家人居住,又不差钱,所以,高公馆的规格颇高。高公馆由一座西式小楼和3座四合院组成,各个建筑相通,中西合璧,且内部有现代化的暖气、冲水马桶、浴缸等等设施,可谓十分奢华。

而高桂滋之所以有资格在张学良公馆旁建立如此奢华且占地面积颇广的公馆,这一切,自然得益于他的身份——国民党高级将领、陕西军阀。

在“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民国,只要有枪有人,就可以称霸一方,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民国时期,全国各地诞生了许多各据一地的土皇帝,他们的地盘或许并不大,但是,凭借对辖区内的横征暴敛,却足以过上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不过,如同自然界中大鱼吃小鱼一样,小军阀天然会被大军阀觊觎吞并。尤其是北伐胜利蒋介石成为国民政府领袖之后,凭借高超的手腕,蒋介石更是将大鱼吃小鱼发挥到极致。

也因此,随着蒋介石的中央军实力越来越大,当时,全国军阀部队以蒋介石的嫡系为中心,形成了中央军和杂牌军之分。

蒋介石最嫡系将领一手掌握的中央军,自然是后勤条件最好、军饷最高、装备最为精良的部队,而这些中央军也是蒋介石保障权势的根本。

而其他国民党部队,虽然名义上都是国民革命军序列,但是,由于军阀部队的本质——军队私有,蒋介石对这些部队鞭长莫及,所以毫不意外的,这些名义上同属蒋介石麾下的部队待遇,就差了许多。

当然,即便是杂牌军也是有区别的,比如阎锡山的晋绥军、李宗仁白崇禧的桂军、云南王龙云的滇军等,由于他们的老大能够占领一省以上的地盘,小日子也过得颇为不错。

所以,民国时期,最惨的莫过于那些没有自己固定地盘、军队实力也不够大的小军阀了。这些小军阀往往会被大军阀驱使,或四处征战,或参加剿共,或送上抗日战场,往往损失惨重也得不到补充,成为为王前驱的炮灰。

所以,在当时的军阀部队之中,他们将蒋介石嫡系的中央军称之为“亲娘养的”,将阎锡山等晋绥军等部队称之为“后娘养的”,而毫无后台的他们则自称是“小妾养的”。

不过,“小妾养的”毕竟还有人管,最惨的莫过于与蒋介石毫无关系的小军阀。这些小军阀与蒋介石既不是同乡也不是校友,既没有上过保定军校,也与黄埔军校没有任何联系。

所以,这些人即便是想投靠蒋介石都投靠无门,更无法得到蒋介石的信任。而这样的军阀也更为凄惨,后勤补给武器装备就不用想了,即便是战争年代,在战场上损失的部队也很难被获得补充。所以,这样的部队,连“小妾养的”都不算,只能称之为“丫鬟生的”,而高桂滋所部,就是这样一支部队。

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而高桂滋却是陕西定边人,与蒋介石八竿子打不着。1891年出生于陕西定边的高桂滋,虽比蒋介石小4岁,但是,他参加革命的资历却早于蒋介石。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年仅20岁的高桂滋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2年,高桂滋进入陕西讲武堂学习,第1次接触了近代军事教育,并以此奠定了他此后的军事基础。

从陕西讲武堂毕业之后,高桂滋并没有加入陕西陆军,而是返回了位于陕北定边县的老家,在定边县办起了团练,他则自任保安队队长。

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中央政府对于各地区的控制力大大减轻,因此,当时国内,除了军阀遍地之外,更多的却是难以数计的土匪。

当时,全国数以千计的县城,几乎无一县没有土匪的踪迹,位于陕北的定边县自然也不例外。而且,因为定边县地处土地贫瘠的陕北地区,土匪还格外猖獗。

也正是在这种局面之下,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高桂滋展示出自己卓越的军事才华,20多岁的高桂滋带领他一手组建的保安队剿灭了横行家乡的多支土匪,不但颇受当地百姓的好评,而且,他的保安队也不断扩大。

也正是在高桂滋办团练剿灭土匪之时,1916年,被任命为陕北镇守使的井岳秀,率一团兵力北上榆林,开始了他长达20年之久的“榆林王”生涯。

在统治陕北期间,军事才华横溢、表现优异的高桂滋,毫不意外地引起了井岳秀的注意。为了扩充实力,同时减少潜在威胁,井岳秀将高桂滋和他的保安队强行编入了自身的部队。为了安抚高桂滋,他则被任命为骑兵连连长。这一年,高桂滋28岁。

然而,素来桀骜不驯、心比天高的高桂滋,对于井岳秀却并不看得上,对于强编他保安队的行为更是深恶痛绝。但是,由于形势比人强,只有几百人的高桂滋根本不是井岳秀的对手。

所以,高桂滋不得不进入井岳秀的部队,就任骑兵连长职务。但是,内心深处,高桂滋对于井岳秀十分反感,再加上井岳秀为了维持他上万人的部队和自身奢侈生活,对于贫瘠的陕北不断收税压榨。

所以,在井岳秀部队期间,高桂滋秘密联络陕北各界反对井岳秀的人士,准备起事推翻井岳秀对于陕北的统治。

1921年春天,自觉万事俱备之后,高桂滋带领麾下300余人的骑兵连在绥德起事,公开打响了武装反抗井岳秀的旗帜。起事之后,高桂滋率部返回家乡三边。

发现被收编的高桂滋起兵反对他之后,井岳秀十分愤怒,随即派出重兵力围剿,高桂滋所部不敌,伤亡惨重,高桂滋几乎仅以身免。

最终,在家乡待不下去的高桂滋带着最终幸存的8名部下,开始在各地辗转流浪。他曾到过甘肃平凉,投靠了陇东巡防军帮带张兆钾,在甘肃混迹了一段时间。

然而,作为外乡人,又没有丝毫根基,投靠张兆钾的高桂滋并不受重用。所以最终,郁郁不得志的高桂滋选择离开西北,投奔他姐夫的旧识、时任北洋军直系第一师师长的胡景翼。

投靠胡景翼之后,高桂滋被任命为骑兵营营长,也正是在此期间,高桂滋率骑兵营参加了第1次直奉战争。

此后,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内,高桂滋一直率部在华北地区转战,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之中,高桂滋得到了充分的历练,他的军事才华也得到了提升。

1924年,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等人发动北京政变之后,高桂滋已经因功由营长晋升为国民军第二军独立团团长。

不久之后,一直在胡景翼麾下作战的高桂滋,又被晋升为第三补充旅旅长。至此,高桂滋终于从随波逐流的中下级军官,晋升为有一定选择权的高级将领。

1926年春天,胡景翼的国民军第二军战败退守河南西部地区时,高桂滋率领麾下第三补充旅并未随主力部队西退,而是向北进军,投靠了吴佩孚,并被编为米振标的毅军第5混成旅。

1926年7月,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爆发,在驻防北京期间,受孙中山、李大钊等人影响后的高桂滋,选择站在北伐军的一边。

1927年春天,高桂滋在淮阳竖起青天白日旗,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八师师长之职,并率部参加北伐。很快,高桂滋部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九军,驻防安徽阜阳。

1928年,二次北伐结束之后,为排除异己,掌握中央大义的蒋介石提出裁军。毫无后台的高桂滋,毫不意外地成为被裁的重点。所以,原本拥有13个团的高桂滋军,被蒋介石缩编为一个旅,高桂滋的兵力骤减。

自然,被裁军后的高桂滋对于蒋介石十分不满,因此,1929年底,高桂滋先是在山东通电反蒋,参加唐生智的反蒋军,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之后,高桂滋更是就任讨蒋军第10路总指挥兼鲁南警卫司令,率部与蒋介石中央军作战。

然而,这些反蒋行动均以失败告终,幸运的是,取得中原大战胜利后的蒋介石,势力一时难以深到华北地区。在这种情况之下,选择接受蒋介石的收编的高桂滋幸存下来,就任了正太路护路军第1师师长。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在驻扎山西期间,高桂滋所部约1000余人在中共山西省委的领导之下发动起义,而这支原属于高桂滋的起义部队,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4军。

不幸的是,红24军在阎锡山等军阀的围剿之下最终失败。而此时,由于高桂滋曾出兵帮助张学良,被张学良说了好话,所部被编为第84师,并离开了山西,进驻在河北武安磁县一带。

1933年,由于日寇侵占热河和山海关,长城抗战爆发,迫于全国压力,蒋介石不得不派部队应付。当时,驻扎在河北的高桂滋84师被归为商震统辖,率部到长城一线参加长城抗战。

长城抗战中,面对日寇的飞机大炮,只有轻武器的高桂滋84师英勇抵抗,给予日寇重创。然而,由于日寇火力太强,国民党各支军队抵抗意识不一且兵力不足,最终,高桂滋不得不撤离阵地。

长城抗战中,高桂滋率部不计伤亡与日寇顽强作战,几千人的84师仅伤亡官兵就超过1800余人。也正是因为在长城抗战的英勇表现。1936年年初,毛主席曾致电高桂滋,赞其为:抗日之役,光荣历史,国人同佩。

长征抗战结束之后,1934年10月,经杨虎城提议,高桂滋终于回到陕北老家参加“剿共”。回到陕西后,高桂滋驻扎在原属于老冤家井岳秀的绥德。

不过,两个人毕竟都属于国民党序列,明面上两个人都没有爆发冲突,反倒是在奉命率部进攻红军的战役过程中,被陕北红军打得落花流水。

高桂滋先后有两个营4个连被红军歼灭。而作为杂牌军中的杂牌军,他的损失自然很难从国民政府获得补充。所以,深感压力的高桂滋最终选择与中共代表会谈,经过多轮会谈,双方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

也正是因为和红军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高桂滋终于有了喘息之际,并平稳地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

不过,高桂滋并没有享受多久的平静生活,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高桂滋奉命率84师离开绥德,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8月2日,高桂滋被任命为77军军长兼84师师长,归属汤恩伯指挥。踏入抗日前线后,高桂滋率部多次与日寇浴血奋战,而高桂滋在抗日现场取得的最大胜利,莫过于配合林彪115师取得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

许多人提起平型关大捷,往往将其归为林彪115师的胜利,这样说虽然并没有错,但是,林彪所打的115师平型关伏击战,其实只是平型关战役的一个部分。而当时,高桂滋率部坚守平型关附近战略要地团城口,客观上给平型关大捷创造了条件。

当时,日寇最精锐的板垣师团发动了对高桂滋部阵地的进攻,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和强大火力,高桂滋率部英勇抵抗,阵地先次三次失手却三次被他顽强的夺了回来。

这场空前惨烈的拉锯战,整整打了5天6夜,虽伤亡过半却始终坚守阵地。然而,在最紧张的时候,本来计划为援兵的晋绥军始终没有上来,再加上其他晋绥军坚守的阵地纷纷失守,孤立无援的高桂滋被迫撤出阵地。

平型关战役元气大伤之后,高桂滋依然奋战在抗日前线,他先后参加了忻口会战、中条山战役等多场极为惨烈的战役。尤其是中条山会战,高桂滋所部被打散,他几乎仅以身免。

中条山会战之后,高桂滋被晋升为第36集团军副司令兼第十七军军长,驻扎在河南渑池一带。1943年,在抗战后期,已经在抗日前线连续作战6年之久的高桂滋终于离开前线。

在6年作战之中,高桂滋率部参加大小战100余场,部队伤亡万余人,仅所部军官,就付出了一位师长负伤、三位团长牺牲、300多名官兵伤亡的巨大代价。这对于只有一万余人的高桂滋部而言,已经伤筋动骨。

1943年奉命调离抗战前线之后,高桂滋驻扎在甘肃固原,并开始奉命蒋介石之命封锁陕甘宁边区。不过,高桂滋早已对于排除异己的蒋介石彻底失望,所以,他开始加紧与共产党的联系,还开辟了与陕甘宁边区交流的秘密交通要道。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之后,利用抗战排除异己的蒋介石,开始借口整军,进一步打压杂牌军。而像高桂滋这样既无后台部队还在抗日战场损失惨重的杂牌部队,自然在被削减的前列。

高桂滋麾下的第十七军很快被整编,高桂滋彻底失去了兵权。其后,虽然被任命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等高职,但是,有职无权的高桂滋早已经成了光杆司令。

不过,也趁着职位之便,高桂滋曾多次将国民党的作战计划和情报通报给中共地下组织。解放战争胜利之际,高桂滋藏匿在外国人开的医院里,没有被国民党裹挟走。

新中国成立之后,高桂滋先后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农林部副部长、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59年1月,高桂滋在北京病逝。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想多了是空想

    光头适合玩政治,他的战略眼光太差了,打了自己人10年,日本人占领东北加上台湾已经有5个省了,加上朝鲜,早就失去民心了,他就是中国一个大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