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亮相世界遗产大会

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亮相世界遗产大会

00:00
03:31

正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办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举办“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主题边会。中国以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创新实践成为与会专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焦点,为世界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当今世界,数字科技和文化遗产融合趋势不断加深,中国以建立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为引领,在文物数字化保护、业务管理数字化、公众服务数字化、展览展示数字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技术支撑。

“我们制定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指标体系,全面建立起世界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构建国家和遗产地两级监测预警平台,并采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监测遗产本体保护状况,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强化遗产区、缓冲区保护管理。”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说,在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等跨区域、线型、巨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面,中国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长城、大运河国家级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推动丝绸之路数据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管理能力。

在遗产地层面,敦煌研究院已形成数据采集加工、三维重建、数据库建设等一整套数字化保护技术标准规范与工作流程,“数字敦煌资源库”“数字藏经洞”海量数字化成果开放上线,全球访问量超过2000万人次。故宫博物院自2001年建立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博物馆以来,持续推进文物建筑、馆藏文物数字化,故宫数字博物馆累计访问量达到5417万次,官方社交媒体文章总阅读量达到14亿次,近三年,故宫博物院线上展览总观看量近1.9亿人次。

作为此次边会的主办方之一,北京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在全面实施老城整体保护的同时,在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方面也进行了很多尝试。通过“数字打更人”项目,鼓励公众随手拍照参与文化遗产监测;通过与腾讯合作推出“探元平台”,先后上线北京中轴线、首都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甲骨文等,累计入驻50余家文化遗产单位、超千份文化遗产数字资源。

“在遗产保护领域,中国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与我们分享众多利用数字技术保护遗产的良好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拉扎赫·伊伦都·阿索莫表示,特别感谢中国所有遗址的管理人员,通过定期报告分享良好的实践经验,如三维数字扫描虚拟修复、游客量实时监测等,对世界遗产中心至关重要,“中国和各方之间的知识共享和相互学习,使我们受益良多,同时也将改进遗产保护的现代技术,利用所掌握的数字工具,在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造福于世界遗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