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 飘荡、摇摆、跳跃

027 飘荡、摇摆、跳跃

00:00
04:43

飘荡、摇摆、跳跃,这几种游戏孩子们永远也玩不够。它们一定有什么特质,能给人带来幸福感。刚一出世,摇篮就成了与婴儿长期相伴的第一张床。一旦具备可动性——无论是经由弯曲的摇杆、弧形的底座还是悬挂装置——它就能延续孩子在母亲肚子中已然熟知的相似运动,还能给常常依偎着母亲的孩子带来亲切感。按照古老的迷信,摇篮要用桦木做成,因为它有很好的驱逐恶灵的能力。有些摇篮会刻上五角星或“IHS”(拉丁语Iesus Hominum Salvator的首字母缩写,意为“耶稣,人类救主”)作为保护标志。这种做法也与当时较高的婴儿死亡率相关。

如果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叙述属实,古日耳曼人有时会将老人放进挂在树上的“大摇篮”里,好把他们摇到“彼岸”。这种摇篮到底是什么样子,并没有相关的记载,或许与我们的吊床非常接近。今天已经没有给成年人的摇篮了,但有些人仍可以在摇椅或秋千上找回那种使他们想起童年,甚至出生前那段时光的怀旧之感。 

在第一次到达如今被称为巴哈马群岛的地方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从居住在那里的印第安人的小屋中,发现了一种超出地面、仿佛飘荡在空中的吊床。这种吊床易于折叠和携带,还能使人免遭老鼠和蛇的侵犯,很快就成为西班牙水手的必需品,随后又在士兵中盛行开来。它们风靡世界的步伐由此开启。不过,躺在吊床上远远没有在躺椅上舒服,活动也非常受限。悬挂吊床时,想要找到适合的网面松紧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吊床上的躺卧者总是一副蜷缩受缚的姿势,想翻身又很容易从网兜里掉下去。

吊床在房间中的悬挂位置并不是随意的,可能有其特殊意义。法国文化史学家巴斯卡尔·迪比指出,对居住在亚马孙河流域的一些印第安人而言,它与社会关系有所关联。迪比举例说,在巴里人的公共房间内,“吊床的位置高低不一,显示出其使用者的年龄、性别、家庭身份,以及让他们彼此相连、将他们与屋内世界相连的标志性关系”。未婚的青年男性躺在大约两米高的地方,也就是房间的“天上”,要依靠绳索爬上去。 

加勒比吊床

极速发展的十九世纪充满了机械化的狂想,也为吊床带来了新的形式。例如,给床网配备十字斜撑,以改善张力;罩住床面的圆帐使躺卧者免受蚊虫之扰;还有横在床面上的百叶窗,能让使用者免遭日光的暴晒。

一位富有想象力的创造者将吊床网面固定在可旋转的大三轮车上,并为他的发明配备了帐篷式的防水套,这种为摇晃的躺卧而设计的“自行车”——如专利书所写——甚至能当作完备的卧室使用。这到底是有用的发明,抑或仅仅是受好奇心驱使的拙劣产物? 

我的自行车就是我的城堡

悬挂在树上的可自动调节吊床椅——用希格弗莱德·吉迪恩的话来说,“被历史遗忘的解决移动问题的方案之一”——是吊床与躺椅的结合。这种吊床椅用绷着帆布的床架替代难以调节的床网,“这样衣服就不会紧紧缠在身上,人不用为夹住的纽扣和缠住的发丝而烦恼,也不会在空中翻跟斗,自然也就能保持凉爽”。尽管这项革新并没有沿用至今,但它距离装着花色坐垫和背垫的秋千并不遥远。在秋千上,人们也可以躺卧——只要椅面足够宽阔。

一人一张:给男男女女的“可自动调节吊床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