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流】——《郑州日报》今日推出郑州市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特刊

【大河奔流】——《郑州日报》今日推出郑州市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特刊

00:00
11:23

郑州市

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

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特 刊

【2019.09.18-2023.09.18】

大河奔流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四年来,郑州市上下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大力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聚焦“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高标准推进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黄河国家战略的郑州担当。

大河澎湃起新潮

本报编辑部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仲秋时节,举目远望,锦绣斑斓的秋色,在黄河两岸徐徐铺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

气势雄浑的黄河风光 郑报全媒体记者 徐宗福 摄

牢记嘱托,坚定践行。四年来,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理念的引领下,作为重大战略的提出地、千年治黄的主战场,作为黄河沿线规模体量最大的城市、黄河文化孕育形成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郑州市正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在守护母亲河、聚焦生态河、依托文明河、打造数字河、建设幸福河上不断彰显新担当新作为。

国家战略,郑州担当。四年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开展“三标”活动、全面推进“十大战略”行动,聚焦“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古老黄河正在郑州大地展开新的历史画卷。

生态优先,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

西流湖公园,百余种鸟类栖息于此,演绎着“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和谐景象;

黄河湿地中牟段,豆雁、灰鹤等飞鸟流连忘返,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频频现身;

北龙湖公园,疣鼻天鹅在此安家落户,每一次出场,都会占据郑州人心中的热搜榜……

“黄河宁,天下平。”一直以来,裹泥卷沙、河道摆动、地上悬河等诸多问题,让黄河成为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

同时,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横跨西部、中部、东部9省区,涉及91个地级行政区域,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保护母亲河,一系列制度规划先后出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为保护母亲河擘画长远蓝图;黄河保护法今年4月1日起施行,为黄河保护治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为进一步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保护母亲河,一系列切实举措落地见效——

去年以来,郑州市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市县联动、部门协同,条抓块保、合力攻坚,圆满完成了年度明确的数十项重点任务和数十项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健全了沿黄城市合作交流长效机制,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一组组数据是最好的证明:

2022年,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圆满完成PM2.5、PM10、二氧化氮、重污染天气控制目标;全市10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14个县级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全市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100%;全市林木覆盖率35%,建成区绿地总面积26839万平方米……

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关键点,对标先进,高位推动,郑州全力书写着经济与生态共荣、发展与保护并进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图景。

大河上下,河水汤汤。放眼全流域,在沿黄省区和城市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母亲河,正在恢复生机与活力,逐步转变为一条利民之河、安澜之河。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

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

6月21日,郑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召开。贯彻落实部署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郑州奋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作为“关键变量”的典型代表,今年以来,中原科技城扎实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锚定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目标,推动“三合一”融合、招商引资、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让中原科技城这座硬核的科技之城、创新之城矗立中原大地。

作为“最大增量”的效果显现,数据显示:中原科技城依托豫商大会、豫粤合作、豫港交流等重大活动,通过以商招商、以会招商、活动招商等方式,新签约中广核氢能产业研究院等重点项目134个,涵盖数字经济、信创、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元宇宙、智能制造、金融保险总部等领域,累计签约各类企业410家。

加快整合创新要素、培育创新产业、集聚创新人才、构建创新生态,当下的郑州,创新之潮持续澎湃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

在中铁装备集团盾构公司装备制造车间,焊接废气和喷漆废气通过一体化设备净化处理系统达标排放;

在郑州煤机综机设备有限公司,旧的液压机回收后,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旧的液压机“焕然一新”,“成本上可以为客户节省至少一半的费用”;

在巩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明泰铝业生产车间,废弃的铝制门窗、易拉罐经过分类,进入生产线,经过熔炼、提纯等工序后,“摇身一变”成为更高级的铝制板材,最后蝶变为汽车的内饰、电子产品的配件等高端产品……

不仅在工业生产层面让创新和绿色交融碰撞——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确保黄河安澜;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当下的郑州,不断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市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入新阶段。

守正创新,中华文脉焕发时代新光彩。

滔滔黄河,润泽中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作为全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作为黄河文化孕育形成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郑州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可移动文物近15万件,“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先后入选15项,文物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

持续讲好“黄河故事”,就是要守正创新,不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9月3日至6日,2023中国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精彩绽放,吸引海内外嘉宾相聚“天地之中”,共谋旅游发展大计;

9月14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外媒体黄河行启动,2023年中国黄河文化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品牌,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连续3年举办黄河文化月活动,全方位擦亮“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文化标识;

9月16日至18日,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系列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景式展现大河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

同样是在这个9月,作为2023年中国黄河文化月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2023年微博文化之夜即将绽放河南郑州,文化名人、博物馆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业界学者、多领域微博大V等百余位嘉宾,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呈现一场文化饕餮盛宴,助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202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展览会”和以“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诗歌节等多项重大文化活动接连在郑州登场,向海内外嘉宾生动展示中原厚重文化,绽放古都熠熠华彩。

抓好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资源利用、文化业态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品牌打造、产业培育,不断擦亮“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文化标识……近年来,从不同角度展示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核,以多种方式呈现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融入生活、守正创新的黄河文化,在郑州大地大放异彩。

大河澎湃,不舍昼夜。

实干筑梦,气象日新。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一定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我们一定能以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郑州实践迈出更加坚实步伐,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