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日本:摄关政治——外戚尾大不掉(3)

140-日本:摄关政治——外戚尾大不掉(3)

00:00
06:44

大家好,欢迎收听《俄乌冲突新视角》。

上一集我们提到虽然大化改新给日本社会带去了质的蜕变,但改革的首要目标——确立以天皇为独尊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没能得到巩固,所以说日本人其实只学去了唐朝的皮毛,一点也不为过。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中国古代从诸侯分封制到封建君主专制,中间历经了上千年,秦汉确立,南北朝倒退,隋唐再次确立和巩固,其中的流血和牺牲不计其数。而日本想要一蹴而就,显然是困难重重的。

我们之前提过,日本天皇喜欢在家族内通婚,除了同父同母的兄妹以及母子之外,其他所有亲眷都可以成婚,包括但不限于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叔叔和侄女、姑姑和侄子等,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为了皇权不要旁落,可以杜绝外戚,所以日本出现过很多女皇,这些女皇几乎都是以皇女身份嫁给天皇做皇后,在儿子或弟弟年龄尚小的时候,代行天皇之权。

但用脚趾头去想,都知道这种族内通婚实际上是漏洞百出的,先不论近亲通婚生下的孩子智商有没有问题,能不能生出来都不一定,而且天皇也不可能只娶几个姐妹,所以有一种势力就无可避免,那便是外戚。

大化改新打破了旧贵族,但又孕育出一批新贵族,在9世纪的时候,新贵族已经成为了大贵族,其中有一个叫藤原氏的家族,野心急剧膨胀,先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天皇,生下儿子,再通过一场宫廷政变,将皇后所生的儿子以莫须有的罪名废除,将外孙推上了皇位。之后,藤原氏的家主就以外公和舅舅的身份接连掌权摄政。

起先,这些拥有藤原氏血脉的傀儡天皇们试图反抗,但却全部被镇压,最后皇位落到一位55岁的拥有藤原氏血脉的皇子身上,这便是光孝天皇,光孝天皇烧了半辈子冷灶,从未想过能继承皇位,因此也没有娶藤原氏的女子为妻,他的几个儿子都没有直接的藤原氏血脉。光孝天皇为了保住全家性命,慌忙给几个儿子赐姓。我们都知道,日本天皇是没有姓氏和户籍的,赐姓则意味着贬为庶民,无缘皇位。此外,光孝天皇还下诏,公开表明自己只想垂拱而治,有事请大家都去找藤原氏商量。

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进入了一段叫摄光政治的历史,历经两百多年。

在这段时期内,藤原氏不断将自己家族的女儿嫁给天皇,生下皇子,于是便有了一个默认的事实,历代天皇必须都拥有直接的藤原氏血统,换句话说,只有藤原氏女子生下的孩子,才有资格继位。

这种情况在中国人来看是不可思议的,中国古代历史上也经常发生外戚干政的事,尤其以东汉时期最严重,但结果无一例外,外戚的辉煌只能持续一两代,之后,要么皇帝被杀,要么外戚被族灭,绝没有相安无事两百余年的情况。

所以,为什么日本人可以这样呢?那些皇族宗亲看着自家权利被瓜分,难道没有想过反抗吗?

这就又要说到日本人的婚姻制度了,日本长期保留了氏族社会中的走婚特色,即妻子在成婚后仍然生活在娘家,丈夫晚来早走,生育的子女由外祖父的家人照顾,这就使得,天皇的子孙们反而与外祖父和舅舅更加亲近,他们替外孙或外甥摄政,从情分上看,远比叔伯更合乎情理。

所以久而久之,藤原氏的家宅就成了权利中心,天皇的宫殿反而可有可无。而反观中国,在长期男尊女卑的礼制下,女儿出嫁后就自动脱离母族、成为夫家的人,与她最利益相关的是夫家的荣耀,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夫家被父兄篡位的皇后,大多都是心怀不满的,比如西汉的王太后将玉玺掷向篡位的侄子王莽,东汉献帝的曹皇后在兄长曹丕索要玺绶时大声怒骂,北周宣帝的杨皇后与篡位的父亲隋文帝杨坚长期不和。女儿尚且如此,被篡权的外孙就更加不会甘心了。

但鉴于日本的特殊情况,为什么摄关政治又只延续了两百余年呢?因为在公元1086年,一个没有藤原氏直接血缘的天皇登基了,原因也很简单,这一代的藤原氏不知道为什么,始终没有生出女儿,没有女儿,就不能送入皇宫生下皇子,所以最后只能让一个叫后三条天皇的人登基。藤原氏相当不满,在后三条天皇被立为太子时,本该得到一把象征身份的“壶切”剑,但当时的藤原氏家主公然说:纵虽正统,自非藤氏出,则不可得。你虽然也是个皇子,但没有藤原氏的血统,就不配得到这把剑。

后三条天皇即位时正值盛年,一边懂得隐忍,一边也不甘被操控,所以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试图摆脱藤原氏的桎梏。

究竟是哪两种方式呢?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欢迎继续收听下一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9537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