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精力旺盛、容光焕发”“完全不累,甚至还能加一会儿班撸一会儿铁”……这两天,社交媒体上冒出一些野生的“防猝死套餐”,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需要引起警惕。
这些博主声称只要每天服用定量的鱼油、维生素、叶黄素等保健食品,或是加上黑咖啡,即使每天只睡4小时也能保持精力充沛。一些网友在评论区求分享,也有不少清醒网友表示,“这是作死套餐吧”“对对对,就这样吃,直接把肝吃废”。
野生“防猝死套餐”的悄然走红,凸显当前人们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视。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谓“防猝死”噱头不小、水分极大,看似源自国外处方、效果神乎其神,实则是将保健食品与药物治疗、预防疾病混为一谈,有夸大功效、误导消费者之嫌。
保健食品不是药物,虽可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但并非适合全民食用,更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根据最新发布的《保健食品新功能及产品技术评价实施细则》,保健食品按功能可分为补充膳食营养物质、维持或改善机体健康状况、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因素三类,其中定位为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因素的,必须有“权威性科学共识”“保健功能涉及的风险因素能够独立影响疾病发生”等依据。显然,野生的“防猝死套餐”并不存在相应的科学依据,盲目跟风不可取,误以为吃了套餐,就能随便熬夜、随便作,甚至因此延误病情和治疗,无异于“掩耳盗铃”。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心脑血管疾病总体发病人群的增加,我国心脏骤停发生率较10年前有上升趋势,目前为10万分之97.1,可以说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严重威胁之一。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主动学习健康知识,适当吃一些保健食品,本无可厚非。然而诚如一位医生所说,“预防猝死的重点不在于吃保健品,而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不能替代适量运动、平衡膳食等健康生活方式产生的健康作用。预防猝死需要的加强对疾病本身的认识,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乱投医”不仅容易被收割智商税,还可能事与愿违,对身体造成损害。
此外,在这一网络话题登上热搜的过程中,平台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也值得注意。避免虚假宣传,及时精准给广大网友以提醒,在技术上并不难实现,任由这样的话题占据公众关注,享受流量红利,显然不妥。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