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文:海底生态系统颠覆人类的认知|新京智库

张海文:海底生态系统颠覆人类的认知|新京智库

00:00
05:18

9月9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民革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办,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为主题的2023海洋保护大会在山东省荣成市召开。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所所长张海文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了全球海洋治理最新成果及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问题。

海底的生态系统令人惊讶

BBNJ协定是近年来全球关注的一个关于海洋治理的最新协定,中文译名“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协定”。在张海文看来,推动和开启BBNJ的国际谈判,有科学和法律两个原因。

张海文介绍说,BBNJ协定谈判的最初动因是人类在极端环境下发现了新的生态系统。这是海洋科考、调查新发现带来的新问题,其中的一些科学问题,刷新了人类对生命科学的认知,例如海底“黑烟囱”的发现。

海底“黑烟囱”是热液喷口的俗称,一般出现在大洋中的活动板块边界,及板块内的海底火山活动中心,被称为“人类认识地球深部活动的窗口”。从20世纪科学家开始发现到现在,海底“黑烟囱”不断被发现,在各个大洋里都有。

“海底是一个很特殊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特别是里面发现有很多生物。人们想象不到,在巨大压力、几千米水深的海底,一片漆黑,而且热液温度有的达四百摄氏度,在这种情况下还有生态系统,这令人惊讶。”

张海文说,“以前,人们以为这里不会有生命,但我们发现,海底的这些物质看着像植物,其实是生物,而不是一般的植物,且各种形态都有。这完全颠覆了人类的认知。”此外,海底除了热液喷口,还有冷泉从海底冒出来。冷泉下也有独特的生态系统。

总而言之,这些新问题,人类以前都没有发现过。张海文表示,现在,一些国家利用发达科技,已经对深海基因资源进行提取、商业化,在医药、美容、养生等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带来新的价值,“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科学上又有很多新发现,有些新的物种现在还不认识”。

张海文表示,现在想在陆地上再发现一个新物种很难,但是到了深海就能发现新物种。同时,还有很多物种,人类还没发现就灭绝了,“海洋是一个系统,全球海洋治理是一个迫切的课题”。

对海洋资源养护的同时要考虑可持续利用

在张海文看来,在科学问题之外还有法律问题。海洋资源涉及利益,各国很关注对这部分资源的利用问题。

目前,发达国家有技术、有能力潜到水下几千米采样,拿回来研究,然而,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很多发展中国家就提出来,不能这么做,不能有能力的国家就去捞用,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啥也没有,国际社会要有管制、规制。现在查国际公约,会发现这部分是空白,存在国际法律的空白,因此要开启谈判”。

张海文介绍,2004年联大做出决议,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启动BBNJ谈判。2006年开启非正式磋商,政府间正式谈判于2018年开始。中国代表团积极参与、深度参与其中。

“今年3月,经过各种磋商,各方达成基本满意的条款,协定案文获得实质性突破。我们见证了一个历史。”张海文说。

对于该协定,张海文表示,简单来说,协定不是凌驾于现有国际条约之上的新协定,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的新执行协定,也应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例如协商一致原则、一揽子解决原则。“这意味着各方之间要有妥协,不能只挑一部分执行,不执行另一部分,因为大家在各个部分之间做利益平衡。”

“这个协定也不是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或海洋生态保护的新公约,而是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协定,而且是仅限于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因为养护和保护区只是其中内容之一,不能将其放大、代替、覆盖协定的其他部分内容。不能简称为‘公海保护协定’或‘公海保护区协定’,请大家一定要注意这点。”张海文强调。

张海文预计,今年10月左右该协定会正式获得通过,在收到60份批准书之后开始生效,“一旦生效会打破现有海洋治理格局,会构建新的机制,还需制定许多程序性的规则、导则和更细化具体的技术指南、标准等;与现有的许多公约、机构和机制之间的关系将需协调”。

本届大会由《中华环境》杂志社和荣成市人民政府承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协办,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提供支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