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在北京生活14年的波兰姑娘翠花:希望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路上走得更远

有朋自远方来|在北京生活14年的波兰姑娘翠花:希望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路上走得更远

00:00
05:37

9月8日,首届兰花奖获奖名单在北京揭晓。该奖项涵盖“大文化”领域,由中国外文局发起设立,以成就贡献和国际影响力为主要评选标准,产生终身荣誉奖1名、杰出成就奖3名、友好使者奖6名。

在首届兰花奖的30名入围者中,有一位汉语流利的波兰女孩,叫翠花。她已经在北京生活了14年。当年,为了实现做中文女主播的梦,她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学习中文播音。后来,她又开始做美食节目,在中国传媒大学为学生授课。从播音本科到媒体策划与运营硕士,她在今年开学季又成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专攻传媒经济学。

兰花奖颁奖仪式现场,翠花与高佑思、竹内亮合影

首届兰花奖颁奖仪式结束后,翠花接受了红星新闻专访。她说,自己带着外国视角品尝中国的美食,也会把中国一些有趣的故事讲给外国的观众。

来自波兰

在北京生活14年

翠花在北京生活了14年,在自己的认知里,她已经是个十足的“老北京”了。

第一次来北京时,翠花是为了学习语言,她被中文的魅力所吸引。但其实在翠花小时候,她的爸爸喜欢收藏,家里有很多中国的摆件,比如景德镇瓷器等,还有一些小扇子、中国的相册、灯,甚至浴袍。从小家里就有中国元素的翠花,学会了英语以后,她的“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便设成了学习中文。

翠花高中毕业就来中国,在中国传媒大学完成大学生涯。她告诉红星新闻,今年秋季开学典礼上,自己要做一个发言。从2009年接触传媒,她有许多感慨要总结。

“在中国14年,一路走来,包括兰花奖的提名,其实就是肯定我这条路选对了。而且,我还要走得更远。”翠花说,她是科班出身的主持人,在大学期间接触纪录片领域,然后接触美食纪录片。她的师父是陈晓卿。研究生期间,她掌握了主持人的技能,又接受了新的挑战——要当兼顾幕后的制作人,于是开始学制作。8年过去,传媒经济成了她研究的新方向。

拥有“中国胃”

希望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路上走得更远

目前,翠花也做一些跨文化交流的工作。在她眼中,跨文化交流一个很基础的就是,要用换位思维去思考,如果给西方的观众去讲中国故事,要用一个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讲。“如果把国外文化讲给中国观众,中间还是要有个‘Chinese link’,让中国观众有共鸣。”

翠花

谈到不同文化的交流,翠花说,要多沟通,要从他人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文化。现在有很多交流,人们是在用自己的角度看别人国家的文化,“我们需要的是换位思考。”

翠花的亲哥哥是河南女婿,而小侄子、侄女先在中国接受了教育,再到波兰接受跨文化的教育。这本来就是一个多文化汇合的跨国家庭。

最早来中国,翠花抱着“在中国电视上当个金发碧眼中文女主播”的梦想,而现在,她的想法也在变。她说,中国的传媒技术发展特别快,作为主持人及制作人要不断创新和升级,基本每两三年都会改变制作内容的方式。

通过制作美食纪录片,翠花去过中国许多地方。“我带着外国视角品尝中国的美食,也会把中国一些有趣的故事讲给外国的观众。”现在,翠花也有自己的“中国节奏”,“要找好吃的就要去老百姓家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找最地道的一些美食,去四川要去苍蝇馆子。”

近三年,翠花开始帮助一些国外机构和国家,将他们的文化介绍给中国观众。“比如两年前我们做了一系列作品叫《解码欧洲美食》,走进每个国家大使馆,和大使、大使夫人、代表们一起做他们国家的美食。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也介绍他们国家的产品、商品。”

长期做美食节目,也培养了翠花的“中国胃”。她喜欢在家里做中餐,喜欢炒菜,有很多拿手菜,最拿手的是小馄饨。每次回到波兰家里,父母也等着她做中国菜。

“我们家里有很多中国调料,为了正宗都是从中国带回去的,比如大红袍花椒、香油。我爸爸特别爱吃中国饺子,我每次回去,他都说包饺子,他是一个饺子迷。”

这个被波兰和中国文化共同浸润的姑娘,希望自己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路上走得更远。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 特约记者 吴意茹 北京报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