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天下土崩--长安立小皇帝4

第十章 天下土崩--长安立小皇帝4

00:00
08:13
长安立小皇帝4
东面的刘文静的军队这时仍然在与屈突通的部对相僵持。屈突通派桑显和在夜里偷袭刘文静的军营,刘文静与段志玄苦战,将桑显和给击败,屈突通的势力就随之减弱,他又听闻长安失陷,家属都被虏走,于是留下桑显和守卫潼关,自己率领着部众投奔东都洛阳。但是屈突通一离开,桑显和马上就以潼关投降了刘文静,刘文静派桑显和以及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追上了屈突通,劝说他归降,屈突通是出身于关陇勋贵,历经隋文帝、隋炀帝两朝,皇恩浩荡,他的心里还有隋炀帝,于是命令左右的侍卫射他的儿子屈突寿,就在这时,桑显和马上出来大喊:“你世代都是关中人,现如今京城已经失陷,你还想去哪里?”众人都放下武器投降,只剩下屈突通一个人骑马立于一旁。屈突通自己知道大势已去,于是下马向东南方向远在江都的隋炀帝再次跪拜哭号,哀痛地说:“臣的力量只能到这里了,不是我要负国,天地神明都是知道我的!”他哭罢后就束手就擒,被送到了长安,李渊对他优礼有加,任命他为兵部尚书。
李渊马上派屈突通到河东郡(治今山西永济县蒲坂镇)的城下去招抚尧君素,君素在城墙上见到故主已经变节,知道自己不能取得胜利,屈突通也是痛哭之下泪沾衣襟。屈突通先开口说:“局势如此,卿还是应该早降”。尧君素回答说:“公为国家大臣,主上委派公镇守关中,代王将江山社稷付托于公,奈何公辜负国家生出投降之心,还更为他人作说客?公所骑的马,就是代王所恩赐的,公还有何面目乘坐?”一番话说得屈突通满面羞惭,他申辩道:“君素,我已经尽力了!”尧君素站在城上俯视着屈突通,不肯听他的话投降,说:“方今还有力量可搏,不用再多说了”。屈突通羞愧难耐退走。尧君素忠于隋炀帝,为了隋朝固守在河东一力孤城,但终归是力量有限,构不成对长安的威胁。这样,李渊初步稳定了关中的局势。
大业十四年(618)正月丁未(初一),李渊又让杨侑下诏:唐王可以佩剑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加前后羽葆鼓吹”,这都是权臣篡位前的特殊礼遇。在初步稳定了长安之后,李渊又频频用书信的形式招抚各个郡县,“于是从东到商洛,南到巴蜀,郡县长吏以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相遣派子弟入朝请降,有司每天回复书信,差不多每天都有上百的数量。正月戊辰(二十二),唐王李渊命令李建成为左元帅,李世民为右元帅,监督各路军队共十余万人出关说是“救东都”,实际上是就是向东去攻城略地。二月己卯(初四),又派太常卿郑颋率领部队出商洛,在南阳巡查;派左领军府司马马元规徇地安睦以及荆、襄(今湖北地境)各地。
四月,李建成、李世民率领着十万大军以“救东都”为名来到洛阳城外,并没有受到东都越王杨侗的欢迎,东都城门紧闭,没有办法入城,他们遂即扎营在芳华苑,与其形成对峙的局面。李密派军队来骚扰,两军小有战斗,但又马上各自退去。李世民认为:“我新定关中,还未巩固根本,虽然得到了东都,但是还不能守卫”。于是李渊把军队调回了关中,用以巩固后方,这是把围困东都的艰巨任务,又留给李密了。
从军事形势上看,关中确实有他的优势,李渊确实比杨玄感、李密高明,他抢占了禁兵家眷所在的关中,政治上也处于有利地位。但隋炀帝远游江都,丢失了根本,则是出于无奈。急政暴政使人民饿死沟壑,以致于出现了人吃人,为了不至于饿死交换孩子来吃的局面,真是惨不忍睹,罪莫大焉。人民的反抗使隋炀帝在中原无法立足,逃避江都躲了两年,已经是四海鼎沸,天下土崩,独夫民贼灭亡的日子将不期而至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