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教育知识与能力解答题(六)

6.教育知识与能力解答题(六)

00:00
25:57

1.简述注意的品质。(二级)

(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3)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4)注意的转移是指主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口诀:配移稳范

2.简述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注意的规律。(二级)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②注意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③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①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②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口诀:无意(无意注意)有意(有意注意)相转换(相互转换)

3.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一级)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口诀:斗争(注意分散作斗争)兴趣成习惯,保持状态扬优点

4.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①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性、新异性和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②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个人需要、情绪情感状态、直接兴趣、个体的知识经验、期待等。

口诀:刺激物的特点+人本身的状态

5.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二级)

(1)理解性:指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言来描述它的特性。

(2)整体性: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3)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4)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口诀:力(理解性)争(整体性)畅(恒常性)选(选择性)

6.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三级)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订观察的计划。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

可以从时间去记:观察前:明确目的、计划;观察中:个别指导;观察后:总结。

7.简述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三级)

(1)强度律;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清晰地感知。

(2)差异律;当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时,知觉的对象容易被感知。

(3)活动律;我们知道,在静止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

(4)组合律;在时间上彼此接近、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口诀:差强动组

8.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一级)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口诀:人(任务)才(材料)请(情绪)发(方法)誓(时间)

9.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二级)

(1)时间很短:5 秒到 1 分钟。

(2)容量有限:一般为7±2 个组块,即 5 ~ 9 个组块,平均值为 7。

(3)意识清晰: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体正在操作、使用的记忆,主体有清晰的意识。

(4)操作性强: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有时也称工作记忆。也就是说,这时记忆某事物,是为了对该事物进行操作。

(5)易受干扰。

(6)复述是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途径。

口诀:市(时间)容(容量)异(意识)草(操作性)绕(干扰)长(长时)途(途径)

10.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二级)

(1)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

(2)记忆的有意性加强;

(3)意义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4)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口诀:量大(容量增大)有意(有意性),意义(意义识记)抽象(抽象记忆)

11.简述遗忘的原因。(二级)

(1)痕迹衰退说(自动消退):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于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3)动机说(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4)提取失败说: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无法回忆,是因为个体在提取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5)同化说: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减轻记忆负担。

口诀:无

12.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二级)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7)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数量不宜过多;

(8)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50%。

口诀:几(及时)份(分配)饭(反复阅读)多(多样化)多(多感官)结合(分散和集中结合)

13.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二级)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遗忘。

口诀:目的(记忆目的)意义(材料的意义)精加工,组块(组块化策略)复习(复习方法)防遗忘

14.简述思维的品质(二级)

(1)思维的广阔性;指善于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全面细致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2)思维的深刻性;指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把握问题的本质。

(3)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4)思维的批判性;指根据客观标准进行思维并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5)思维的灵活性;指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机智灵活地应对变化。

(6)思维的敏捷性;能单刀直入地指向问题核心,迅速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7)思维的逻辑性;指考虑和解决问题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严格遵循逻辑规律。

口诀:广深独批判逻灵敏


15.简述创造性的培养。(一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

口诀:环境松(宽松的环境),塑个性(个性的塑造),设课程(开设课程)

16.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一级)

(1)问题情境。

(2)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口诀:稳(问题情境)定(心理定势)工(功能固着)作,千(迁移)元(原型启发)请(情绪)不动(动机)你

17.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二级)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口诀:思(思考)恋(练习)良(数量与质量)方(方法)

18.简述创造性思维(或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二级)

(1)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3)独创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口诀:流(流畅性)通(变通性)度(独创性)

19.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二级)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口诀:引观察、勤思考、学知识、练想象、爱幻想

20.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一级)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口诀:尖(间接知识)叫(教师指导)系统班(班集体)的被动(被动性)

21.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二级)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口诀:试(示范)讲(讲解)练(练习),反馈动(动觉)

22.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二级)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口诀:借(阶段特征)个(个别差异)机(积极)缘(原型的完备性)

23.简述程序教学的原则。(二级)

(1)小步子:教材上的知识项目应该是许多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下一步与上一步间的难度、深度差异不应太大,要方便学生顺利地学习。

(2)积极反应:学生对每个知识项目的问题都要做出反应。

(3)自定步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进度,而不必要求每个学生同时同步学习同一知识项目。

(4)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进行强化。

(5)低错误率:将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做出正确反应。

口诀:小(小步子)鸡(积极反应)自(自定步调)己(及时反馈)低(低错误率)

24.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一级)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  (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口诀:材料意义+新旧知识+心向

25.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二级)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3)理解知识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口诀:动态性、情境性与主观性

2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二级)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3)学习的情境性。

口诀:学习需见(建构)动(互动)静(情境)

27.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二级)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口诀:学生经验丰富有差异

28.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二级)

(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识。

(2)智慧技能。智慧技能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

(4)态度。态度指对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产生的情感等。

(5)动作技能。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

口诀:颜(言语)值(智慧)制(认知)度(态度)加动作(动作技能)


29.简述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是什么。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有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学习动机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激活功能。当学生对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时,这种学习动机能够唤醒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产生焦急、渴求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2)指向功能。在动机的支配下,学生会给自己设定目标,并使自己的学习行为指向这一目标。

(3)维持功能。学习动机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克服分心刺激的影响,提高努力程度和意志力,遇到困难甚至失败时仍坚持不懈,直到达到学习目的。

30.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二级)

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功能。

(1)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

(2)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

(3)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4)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5)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口诀:无


31.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二级)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在中等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在复杂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在简单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口诀:动机效率倒U型,任务不同各不同

3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一级)

(1)生理需要:指人类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最基本的需求。

(2)安全需要:寻求依赖和保护,避免危险与灾难,维持自我生存的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

(4)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

(5)求知需要: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6)审美需要:对美、秩序和平衡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实现自我理想的心理需要。

口诀:无

33.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级)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口诀:控制奖惩,启发归因

3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级)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口诀:学生需要(学生的需要)立志(立志教育),效能(自我效能感)源自努力

35.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二级)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口诀:相思(相似性)园(原有认知),是(定势)新乡(学习心向)

36.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一级)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口诀:二排(编排、安排)精(精选教材)授(传授)

37.简述认知策略的内容。(一级)

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口诀:无

38.简述元认知策略的内容。(二级)

计划策略:设置学习目标、浏览学习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

监控策略: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调节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遇到困难或偏离目标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口诀: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