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欧洲和中国在汽车行业已有差距,欧洲必须要追赶

德媒:欧洲和中国在汽车行业已有差距,欧洲必须要追赶

00:00
03:13

据悉,7月德媒报道的一篇题为《车企奥迪首次向中国进口技术》的新闻一度在欧洲引发舆论热议,这件事以奥迪公司向中国订购整套汽车电动平台的授权为蓝本,论证当前中欧在新能源汽车开发领域已经出现了“逆转”——奥迪正是35年前向中国一汽转让首个高端车型技术协议的企业,现在却开始了“反向进口”。但不少欧洲国家民众仍对此陷入误解,认为他们的技术在国际上还是处于领先阶段,殊不知这已经是过去的认知了。

3日,德媒援引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组数据称,在所有已知的领域中国汽车行业实现了猛增趋势,4年间已经超过了欧洲;中国汽车制造商去年占据了中国市场45%的份额,过去三年在欧洲市场增速超过八倍。新能源领域中国的出口增速更加夸张,中国从六年前“几乎为零”的占比到现在和美国本土企业联合抢占了全球51%的市场,其他所有国家瓜分剩下不足一半的市场。报告还认为,中国是“绝对的”未来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和出口国,欧洲需要快速调整战略才能缩小和中国的差距。

对此麦肯锡公司给出了三条建议:其一是欧洲企业应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中国消费者更看重尖端技术、互联性和简化配置等,对此车企打造出“特色产品”到中国抢市场是必要的;其二是欧洲企业也需要在整个投资组合和供应链中建立当地合作伙伴关系,找到中国合适的被投资方和下放管理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扎根中国意味着会有更多机会;其三是欧洲需要建立自己的电池和配件工厂,如果要加快市场追回,至少需要投资2200亿欧元,兴建37个新的半导体工厂和20家超级电池工厂。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报告的最后一句话是“时间紧迫”,可以反映出欧洲的危机意识,这份报告数据估计相对保守,但仍然不乐观。其中核心部分的要求是和中国加强合作和拓建开发新市场,形成“胶着”的局势才有可能在华占有优势;但现在美国对于他们合作伙伴欧洲的要求是:尽量摆脱和中国的供应链联合,并剥离对华投资和经济依赖性。两点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冲突:欧洲如果继续依附美国照着美国的路线走,他们的车企和中国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

值得一提的还有,报告中还自信地介绍了欧洲车企当前所具有的优势:老牌和传统的大企业多,对客户的理解、设计和品牌方面都有先进概念;此外欧洲车企在高端领域占领很高的市场,这一数据大约是71%。对此有评论称:“欧洲媒体为什么只想进入中国市场而对美国市场兴趣不太大?猜测和去年美国对欧盟的《通胀削减法案》反制有直接关系,拜登用本土霸权补贴政策直接封了欧洲的后路,所以现在他们只能灰头土脸地来中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