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长三角,第二个“跨省都市圈”来了

官宣!长三角,第二个“跨省都市圈”来了

00:00
08:21

文|凯风

跨省扩圈,正在成为潮流。

近日,杭州网挂出的“杭州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显示,在“主要任务进展顺利”部分透露,“杭州都市圈规划获得国家批复,都市圈向心力不断凝聚”。

这意味着,又一个国家级都市圈诞生,这也是继南京、重庆之后第三个获批的跨省都市圈。

都市圈扩容,谁是下一个?

01

杭州都市圈,究竟是第8个还是第10个?

今年年初,沈阳有关领导在央视节目上透露,沈阳都市圈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九个国家级都市圈,也是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

作为东北第一个、北方第二个国家级都市圈,沈阳都市圈获批,无疑极大提振了东北地区的士气,也为沈阳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争拿下了重要的筹码。

然而,“第九个”之说,却滋生新的疑问。

要知道,此前我国只有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等7个都市圈规划获批。

这意味着,在沈阳都市圈之前,至少还有一个国家级都市圈获批。当时就有媒体认为,这个都市圈大概率就是杭州。

如今,杭州正式官宣,是否意味着第8个国家都市圈归位?

事实上,无论是第8个还是第10个,都不重要。

毕竟,连最发达也是最成熟的四大一线城市都市圈,仍旧集体缺席。

究其原因,国家都市圈规划并非以经济实力论高下,更不是以批复先后论高低。

一线城市经济实力更强,辐射范围更广,都市圈的划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会仓促落地。

不过,对于二线城市来说,能否获批、何时获批,最终规划范围有多大,将会带来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显然,跨城地铁、跨省城际铁路的推进,都市圈内户口准入年限互认,都市圈内“飞地经济”,强中心城市的扩张……都有赖于都市圈规划的落地。

南京都市圈之于“徽京”如此,沈阳都市圈之于东北第一城也是如此,杭州都市圈对于一个有着“跻身国内一线城市、全球城市第一方阵”雄心的二线城市,更是如此。

02

跨省都市圈,向来是中心城市影响力的体现。

强省会的影响,多数局限在一省之内;但强都市圈的辐射范围,却散溢到周边省市。

杭州都市圈,包括哪些城市?辐射范围涵盖几省几市?

虽然国家层面的规划尚未发布,但此前当地通过的《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已经有了清晰的构想。

根据当地规划,杭州都市圈,囊括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衢州市和安徽省黄山市六市全域。

这六个城市,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2022年GDP总量高达3.97万亿元,与周边的南京都市圈在伯仲之间。

规划范围固然有所限制,但杭州都市圈的辐射范围,早已不局限于此。

早在2018年,杭州在有关规划中,将安徽宣城市、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三个城市,列为了考察成员。

2020年,安徽宣城市晋级,获批成为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观察员城市。

舆论认为,从“观察员”到“正式成员”,只有一步之遥。宣城本身已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如果得以融入杭州都市圈,可谓得左右逢源之利。

事实上,不只是宣城,更多安徽城市都在拥抱包邮区。

而在上个月,安徽省出台相关指导意见,表示推动黄山、宣城、池州市融入杭州都市圈借力发展,这一举动,被视为“散装安徽”形成的标志。

显然,背靠大树好乘凉,这正是安徽、江西各大地市,纷纷主动拥抱杭州的原因所在。

这些设想如果成真,杭州或将成为横跨浙皖赣三省、覆盖10多个地市的超级都市圈,其辐射范围之大,只有上海大都市圈可与匹敌。

03

杭州都市圈,能否无限膨胀?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全国唯一以“大”命名的上海大都市圈,虽说横跨三个省份,但也只将苏锡常通、甬舟嘉湖等8个城市的市域纳入“势力”范围,最终能获批几个,仍旧不得而知。

而作为强省会的三大代表之一的武汉,一度规划了“1+8”的超级都市圈,占据湖北省半壁江山,但在最终的国家级规划中,被瘦身为以“武鄂黄黄”为中心的中等圈层。

同样,同为跨省都市圈的重庆都市圈,虽说将四川广安市纳入其中,但其自身的36个区县并未全在其列,只有主城都市区21区名列其中。

显然,都市圈不是城市群,也不是省域,更非庞大的地理概念。没有实际的一体化乃至同城化,划太大的圈子都没有意义。

前些年,一些都市圈极尽膨胀之能事,试图将周边地区全部划入其中,这种盲目扩张模式已被叫停。

都市圈,不能扩容了?

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都市圈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各地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跨越发展阶段,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推动都市圈建设。同时,要依据人口经济联系科学合理确定都市圈空间范围……防止盲目扩张规模。

关于都市圈,国家文件有着极为严格的定义: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可以看到,都市圈有两大核心要点:一是超大特大城市,或实力强劲的大城市;二是1小时通勤圈。

这意味着,不是所有城市都有打造都市圈的资格。实力一般的普通省会,连自身发展都需要扶持,遑论带动周边其他地区?

同时,都市圈以1小时通勤圈为标志,这就限定了都市圈不能无限扩张。

正如有关发言人所言,都市圈形成的重要特征是城市间有密切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基本范围是1小时通勤圈,都市圈范围大多是2万多平方公里。

就此而言,目前杭州都市圈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显然过于庞大,如果再加上江西多个地市,更将是都市圈合理范围的数倍之多。

所以,作为杭州都市圈第一批成员的嘉兴、湖州、绍兴,或许问题不大。

但作为地方版杭州都市圈成员的浙江衢州、安徽黄山,由于与杭州中心城区相距甚远,同城化处于初步阶段,能否跻身或部分跻身国家版规划之中,仍旧存在悬念。

而对于安徽宣城、池州,江西上饶、景德镇等地,虽然对杭州都市圈心向往之,但最终能否融入,恐怕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