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打击侵权假冒高峰论坛举办。最高人民法院、商务部相关人士以及相关行业协会打击侵权假冒等方面形成共识,认为要有序推进法治建设。会上的《2022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18省、市、自治区同步销毁侵权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商品重量超3000吨,货值达5亿元。
会议现场发给参会人员的《2022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显示,我国2022年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实用新型专利280.4万件、外观设计专利72.1万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4件,发明专利有效量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22年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18省、市、自治区同步销毁侵权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商品逾30大类,重量超过3000吨,货值达5亿元。
报告还指出,在司法保护方面,2022年各级法院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万余件,审结54万余件,比2021年分别下降约18%和9%。同时,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2022年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判赔额较2018年增长153%。
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李明表示,商务部在开展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负责自贸协议的知识产权专题谈判,通过签署自贸协定,统一和协调国际规则,推动包括打击侵权假冒在内的执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认为,消费环境创造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需有序推进法治建设,加大对假劣伪冒、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更加重要的是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消费者保护。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介绍,我国87%的酒企遭遇过知识产权侵权,假冒伪劣是酒业消费中的顽疾,加大打击力度,可有力提振消费信心。为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何勇建议完善法规,建立快速、高效、司法定量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侵权违法的成本等。
大会方面表示,我国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质量强国建设,北京、江苏等地探索形成打击侵权假冒、促进新型消费“组合拳”,中国消费者协会、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等相关行业组织和机构协力保护中外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发展。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