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2023京津冀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协同发展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论坛上,京津冀三地从机制、政策、监管、平台、服务、信息六个维度展示了三地携手改革创新,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取得的丰硕成果。
2018年以来,京津两市建立以主管市长为组长的联合领导小组,组建联合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京津跨境贸易改革。京冀围绕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签署《京冀口岸合作框架协议》,与京唐港建立口岸数据合作。围绕世界银行跨境贸易评价,京津联合发布8个公告,推出148项改革创新举措,世行跨境贸易评价的进出口合规时间、合规成本大幅降低。
北京海关、天津海关、石家庄海关联合开展 “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业务改革,优化集装箱监管方式。京津冀“单一窗口”已实现用户体系互认,三地企业可使用标准版账号登录京津冀任一“单一窗口”。开展服务模式创新,天津港完善内陆服务网络,已在京津冀地区设立40余个直营店和加盟店,河北港口集团在京津冀地区设立14个内陆港,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形成“双枢纽”空港格局,滨海机场、正定机场优势互补,“三地四场”协调发展。
论坛上,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向2022年以来认定的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总部颁发了牌匾。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30家、外资研发总部22家。投资贸易便利化有力提升了营商环境,持续吸引高质量投资,集聚高端要素,助推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五子”联动发展。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李燕凌向第二批聘任的10位《北京商务营商环境与总部经济发展智库专家顾问》颁发了聘书,这些专家大部分来自跨国经营企业、学术研究机构、中介咨询机构的专业人士。
论坛上,李燕凌还发布了五个方面协同改革创新举措,包括成立“京津冀口岸营商环境咨询委员会”,推动三地口岸营商环境改革;三地协同迎接世行国际贸易评价;推动建立京津冀口岸通关物流服务质量“同事同标”;协同开展跨境贸易中介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推进三地口岸通关物流信息共享共用。通过信息化赋能,加快智慧口岸建设,打造京津冀跨境贸易通关、物流、金融、资信等全产业链信息云平台,增强进出口企业预期。
为进一步提升京津冀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海关将围绕畅通通道、优化平台、促进产业、服务企业等方面持续发力。支持三地空港“智慧口岸”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支持京津冀综保区构建区港一体化监管模式;实施京津冀跨关区一体化检查作业,建立重点企业重点物资通关绿色通道;推动区域自贸协定落实,跨关区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服务等。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